澳洲教師新冠疫情下在武漢一年的經厤和感悟

西澳大學老師劉璋欣博士Frank Liu在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已留在武漢工作生活一年多。

西澳大學老師劉璋欣博士Frank Liu在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已留在武漢工作生活一年多。 Source: Frank Liu

在澳學習和工作的18年來,西澳大學老師劉璋欣博士回中國老家武漢過年的次數不足4次。2020年初,他回去和家人過農厤新年,但沒想到一待就是一年。


“2020年初始,一切的返程計劃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被永遠的改變了。躲在武漢的家裡,讀書,健身,寫歌,彈琴,誦經,同七百萬人一起支持著抗疫前方與時間的賽跑。

也許是閱讀的積累,更或許是閱讀積累的匱乏,在一個午後陽光鋪滿整片窗台的下午,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時間的意義是什麼?雖然至今尚無答案,但是我決定,從此每天在醒來梳洗過後,正式地把手表戴在左手的手腕上,宣示著一天的開始。

戴上手表,是在一段無法出門的日子裡——無需套上精致的西裝,穿上外出的皮鞋——對渴望回歸正常生活的無聲的吶喊。”

這是西澳大學老師劉璋欣博士在新冠疫情一年多以後所寫下的對時間的感悟。

因疫情留在武漢一年

在澳學習和工作的18年來,西澳大學老師劉璋欣博士回中國老家過年的次數不足4次。2020年初,劉老師回到中國老家武漢準備過農厤新年,但因為新冠疫情突髮,他一年來一直待在中國沒有回到澳洲。

劉博士還清晰地記得2020年1月23日這個武漢封城的日子,噹時人們完全不知道之後會髮生什麼事情,城市也沒有過春節前應有的氣氛。

他告訴SBS中文,從噹時的預期來看,人們完全想不到未來一年會是什麼狀態,可能只會想未來一個星期會怎麼樣。物資準備不充分,對病情的不了解等等,人們低估了疫情之後對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影響。

“可能原先想的就是武漢人犧牲自己一點,大家把我們城市封住,然後噹時想可能過兩個星期大家就能上班了嘛,經濟不能不髮展嘛,然後大概過兩個星期可能這個世界就會好了。”

然而,人們併不知道這兩個星期之內的情況會如何髮展,也不知道身邊到有誰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天到晚都能不斷地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劉先生噹時也非常非常緊張,他說:“想的就是做最壞的打算,也就影響到一個月以後。那可能一個月後,世界就會恢复正常了。”

但不幸的是,他這個期望值過於樂觀了。這從他一年來一直不斷被打亂的歸程計劃很明顯地體現出來。受限於航空限制,高昂的機票以及全家人的隔離費用,劉先生選擇繼續留在武漢。

走出疫情籠罩下的心靈谷底

在三月份的時候,劉先生想,可能永遠回不到過去了,感覺人生到了一個谷底。

但出乎他的預料,武漢大概從四月份開始正式解封,人們大約在四月中旬開始就可以在餐廳落座就餐。五六月份的時候,整個社會基本恢复正常。劉先生說,尤其是電影院重新開放之後,生活就基本完全恢复正常狀態了,這種無價的正常顯得如此珍貴。

“有時候髮現這種生活的正常狀態時非常珍貴的,其實是無價的,以前沒有意識到。我可以隨時去門口去點個菜,或者說想什麼看電影,想跟朋友去唱卡拉OK,玩玩中國國內流行的劇本殺。(封城前後的巨大反差)真的在我意料之外。”
家長們在武漢一間小學門外等接子女放學
武漢的一所小學校門外等待放學的家長們。 Source: Frank Liu

頻繁的掃碼,規律地洗手,定期消毒等避免感染的措施和衛生習慣成為了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中的人們也自覺地保持著社交距離。

2021年農厤新年前,政府鼓勵民眾在原地過年,春運期間的交通樞紐也併沒有往年那麼繁忙,人流量少了很多。劉老師說,自己微信朋友圈曬旅行圖片也少了,人們確實會比以前更加謹慎,更加覺得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疫情期间,武汉一处机场的候机处。
疫情期間,武漢一處機場的候機處。 Source: Frank Liu

劉璋欣博士感慨說,相比於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的災難,個人的一點軌蹟改變確實無關緊要。
確實也沒有預料到全球會有一億多人感染這個病毒,然後會有那麼多萬人因為這個病毒而失去生命。我們自己的行程安排或者說人生的一點軌蹟的改變,跟這個相比確實是無關緊要。

體會留學生對校園學習的渴望

隨著疫情的蔓延,澳州的大學校園在2020年初逐步實施遠程教學,劉老師從2020年3月份開始選擇在境外進行網絡教學工作。

西澳大利亞大學跟中國的山東大學有教學合作,劉老師每年下半年都要去山東大學做“2+2”的教學活動。因為疫情限制,這讓他是唯一一個非常幸運地能去噹地校園面授的老師,感受到再次面授以及跟學生交流的快樂。
刘璋欣老师在山东大学做“2+2”的教学活动,他是唯一一个能去当地校园面授的老师。
劉璋欣老師在山東大學做“2+2”的教學活動,他是唯一一個能去噹地校園面授的老師。 Source: Frank Liu

儘管學生們需要帶口罩上課,且只能有一半學生在教室面授,另一半在宿舍上網課,同學們上課的人情高漲,非常珍惜這樣面授的機會。

西澳大利亞大學是首個在Google應用商店創建中國學習中心的大學,努力給不能前往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提供一個校園學習環境。劉璋欣老師訪問三所這樣的噹地學校,有些學生一見到他就哭了,學生們純粹對校園學習的渴望讓他感觸頗深。

“我覺得大學給人最大的那個好處就是能讓大家坐在一起坐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學習。這是網絡課程不能代替的,除了聲音和圖形,身體語言,眼神接觸這種面對面的交流非常重要。”

對此,在西澳讀書的中國留學生Jessie Xie深表讚同。
在西澳中國留學生Jessie Xie是在疫情爆發後經第三國返回澳洲的第一批留學生之一。
在西澳求學的中國留學生Jessie Xie是疫情爆髮後經第三國返回澳州的第一批留學生之一。 Source: Jessie Xie
2020年初,Jessie是第一批經第三國返回澳州的留學生之一,噹時為了符合在第三國至少停留15天的時間要求,她還專門申請延長了自己的籤證在泰國多停留了一兩天。

她告訴SBS中文,因為不想上網課,噹時如果無法返回澳州,自己只會選擇延期學業。

返回校園後,儘管後來也有一些課程因疫情而改成了網絡教學,Jessie認為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非常重要,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可或缺。
武汉一处上场在2020年圣诞节的一个活动现场。
武漢一處上場在2020年聖誕節的一個活動現場。 Source: Frank Liu

和上一個農厤年前後的氣氛相比,2021農厤牛年新年前的節日氛圍很濃厚。

劉璋欣老師會在中國的另外一個城市過年。儘管在澳州的親友遠隔重洋,但他說,保持過春節習俗的朋友們彼此還是會互相拜年。

“現在彼此都用微信,是一定會(通過微信)拜年的。尤其這幾年開始可以流行髮紅包,往往會再髮一點小紅包表達心意”。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