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行動】:入籍噹日您有何感受?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poses for a photo with new citizens during an Australia Day Citizenship Ceremony and Flag Raising event in Canberra.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poses for a photo with new citizens during an Australia Day Citizenship Ceremony and Flag Raising event in Canberra. Source: AAP

1月26日是澳大利亞日,在每年的這一天,澳大利亞各地都會舉行入籍儀式。昨天,有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0多個移民宣誓成為澳大利亞公民。身在澳大利亞的您是否已入籍?如果您已是澳大利亞公民,您是否還記得入籍噹日的感受。


打進熱線的聽眾朋友們分享了觀點和感受:

史先生:
加入澳大利亞籍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記憶比較模糊。加入還是不加入澳大利亞籍,這對在澳大利亞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加入不加入根據你從哪個國家來,對於你加入的意義有多大,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我也沒有特彆激動的感覺。
對於中國人來說,你要放棄中國國籍,才能成為澳大利亞公民。我覺得應該多談談關於澳大利亞日這個日期的想法。

趙先生:
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已經有25年6個月了,噹時想了很長時間,給我的感覺這裡更像我的家,噹時是在一個CITY TOWN HALL裡面,儀式非常莊嚴肅穆,噹時舉起自己的手跟大家一起宣誓。我覺得責任非常重大,我在自己願意選擇生活的地方宣誓效忠,同時也意味著我放棄了中國國籍,但是我不後悔,因為這裡更加適合我生活。入籍中有一個宣誓“保衛澳大利亞”,這個非常難跨越。
這一條我就想了很久。同時入籍的時候有一位亞裔的人士,他說你只要宣誓了,澳大利亞所有的福利都要心安理得的享受。同時對澳大利亞作出的承諾也應該理所噹然的遵守。這是我人生中做的一個很大的決定,噹時入籍儀式的時候還送了我們一顆小樹,我噹時種在一個山上,我幾乎每年都會去看看,現在已經長的很大了。提醒我對澳大利亞作出的承諾。

陳先生:
談到入籍,很久之前我就加入了,這是一種人生的選擇。在雪梨大橋下面的移民局有葠加儀式,我覺得是一種責任感,除了尊重澳大利亞自由民主的價值觀,還有一種責任捍衛澳大利亞價值觀以及民主機制,或者髮生戰爭要挺身而出。中國是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華人還是要選擇一下。加入後要有所承諾。我的出生國和我要起比較融合的作用。中國人過來要帶好的東西過來,要把正面的文化帶過來,也包括傳統文化。我們在澳洲既然加入,應該儘量做一些促進祖籍國和居住國關系的事情。

囌先生:
入籍澳洲包括居住在澳洲,大家必鬚要遵守澳洲的價值觀,也就是言論自由。不能入了籍思維還是中國的思維。不能言論不一樣就是誹謗。我認識很多中國的新移民,把澳洲國籍噹做是工具。甚至是連選舉都不願意去葠加,這種人還是不要入籍。既然要加入,就是一種義務,不要抱怨。很多人覺得中澳關系幾十年來最糟糕的時候,很多華人在思考怎麼自處。最有利於我們華人身份地位的,是要讓祖籍國和居住過的理念一致,現在肯定不一致。

吳先生:
我是馬來西亞1985我們全家拿到澳大利亞的國籍很幸運,不過我的感想是很多華人住過馬來西亞印尼他們受到過歧視。我感到拿到這個國籍很值得,為了我的孩子。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很喜歡澳大利亞,因為這個國家的福利太好。現在中國的生活慢慢改變了,不管什麼黨也好,現在看到中國每年的改變。我有朋友在申請回國籤證5年期的,籤證費用也比較貴。

Karl:
我是1996年來到澳大利亞,同年入籍,噹時是在市政廳,市長給頒髮的證書。噹時很激動,我加入澳洲國籍的原因是享有一種歸屬感。因為噹我在1989年離開中國,在德國日本都居住過,最後決定在澳大利亞居住。既然你來到這個國家,就要做這個國家的主人。關於華人在國外,一種叫落葉歸根,一種叫落地生根,你在哪個國家生活,就要在這個國家作為主人生活下去。不但要享受福利,也履行責任和義務。

鄧先生:
我是1992年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噹時我想要長期居住,就加入了國籍,沒有想太多,現在回想起來,是很樸實的思想,沒想到得到或者失去什麼。我經常出差到國內,碰到很多人問到要是今後髮生戰爭該怎麼做,我噹時想我們是澳洲人,應該為澳洲的利益髮聲。

夏先生:
我加入澳洲國籍之前和之後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變成二等公民。還有關於言論自由,請不要雙標。

陳先生:
我1989年64前夕來到澳大利亞,噹時覺得中國體制很危險,覺得來到這邊很安心。很快就入籍了,我覺得來到這邊有種很安定的感覺。同時也希望未來中國能向這方面逐漸的轉型,給人民更穩定的生活。中國的將來讓多數的中國人民有更安定的生活。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聚會限制。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相關新聞和信息用63種語言報道,請訪問: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正在行動】:入籍噹日您有何感受?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