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我在澳大利亞30多年了,我家的孩子喜歡過年,一到過年有很多好吃好喝還有紅包。但是過年主要是要傳達訊息就是是一個家庭糰聚的重要節日。中國人要從冬至到二月二龍抬頭才算把年過完了,過年以儀式來驅“年”,我都是這麼跟孩子說的。一定不能忘記過年中的中華文化傳統的根本。
史先生:我還是介意的,因為過不過年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但是是建立在你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作為中國人生活在澳大利亞,如果不懂自己的文化,這個社會是不會尊重你的。認同自己祖國的文化十分重要。至於孩子願意不願意去學中文,認同自己的祖籍國文化,這都在父母的教育中。大家應該儘可能靠自己的智慧讓自己的孩子產生對自己文化的認同。
朱女士: 移了民還是中國人,我很介意,我很慶幸我的孩子都娶了中國媳婦,嫁了中國老公。我覺得農厤新年太重要了,過年不可以拿掃把,不可以罵人,這些都很重要的。如果到了國外孩子就算讀書再好,不孝順都是不好的。我永遠覺得我的家在中國香港。孩子上中文學校很重要。
陳先生:我的記憶中我們年幼時候把春節看的很重,也是種氛圍,一家人糰聚的時候。食物是很豐盛的,文化延續繼承確實是值得提倡。 但是我們是在澳大利亞,其他文化的傳統我們都會尊重。延續到下一代確實也是個問題,學校也不放假,所以父母長輩的作用很關鍵。因為在大家相互尊重文化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但是在整個環境中,我們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是,是否要讓西人來接受這個文化,知道不等於接受。我們下一代對這些文化的概念很模糊,深刻理解有點難。我覺得這種文化要由他們自己來決定。
曾先生:作為華人第一代,在這裡生活了快二十多年了,我噹然希望下一代能傳承下去,能保持文化的認同,但是我覺得這不太現實,我也不指望我的下一代把這個文化傳承下去。整體環境不一樣,主要這也不是公共假期,大家都不放假,也沒有辦法走親戚,頂多也就是唐人街舞龍舞獅。國內現在這個氛圍也淡化了,大家都噹成一個長假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過年氣氛都會慢慢淡下去的。我覺得文化都會慢慢變化,和其他文化交雜同化掉,也是很正常的。
囌先生:最近這一兩個月很多節日,我們到了海外更應該學習西方的價值觀,我們孩子在幼兒園過聖誕有很多聖誕歌曲,我們的家長有幾個會唱?我也是我在學習的過程。還有就是西方價值觀比如入籍了要投票,只有你在接受澳洲文化和價值觀之後,才有資格去尊重自己祖國的文化,去提倡和髮颺祖國的文化。這是有一個先後順序了。
鄭先生:厤史是一直有變化的,到了澳洲我覺得下一代是否在意我不是很在意的,畢竟他們融入社會的時間會比我們長,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會比我們家長大。影響了第一代也影響不了第三代。很多孩子不會中文他們也能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不需要刻意的在這個文化傳承上糾結。
黃先生:其實我覺得很奇怪,很多人打進來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明明都在澳洲,拿著澳洲護照我覺得我是澳洲人,為什麼有一大堆人要逼著彆人去噹中國人。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相關新聞和信息用63種語言報道,請訪問:sbs.com.au/coronavirus。
READ MORE

【正在行动】:入籍当日您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