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6月5日),中國文化旅遊部髮布信息,要求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近期,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文化和旅遊部提醒中國遊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但這份信息中併未提供任何此類歧視或暴力的具體例子。這是近期澳中關系惡化的最新髮展。
READ MORE
中国重申赴澳旅行警告
繼旅行警告後,中國官方機構髮布來澳留學預警,請中國學生“噹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中國教育部網站髮文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旅行和開放校園存在風險,併稱疫情期間澳大利亞髮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
READ MORE

中国教育部发布澳洲留学预警
身為澳洲華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所謂的疫情種族歧視的影響了嗎?
聽眾李女士:我覺得沒影響,而且政府的防疫措施對老年人非常關照。超市早上7點至8點照顧老人家買東西。我們出去買東西碰到一位本地白人,他看到我們推車辛苦還上來幫忙,根本沒有歧視。打電話預約看病也很方便,方便老人家的措施也是方便華人。疫情以來,生活不但沒影響,還更方便了。我認為大家要一起努力建設澳中關系,髮展經濟,讓兩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聽眾趙先生:我認為疫情期間澳大利亞華人受到的影響來自許多方面。澳大利亞實現了病例零增長,這說明邊境保護行之有效,這是基於疫情而非種族的防禦。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世界各國因新冠疫情進入了30年來的經濟大蕭條,究其原因是中國嚴重違反了世界衛生條例而造成的嚴重後果。澳大利亞的投資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而世貿組織的框架也限制了澳大利亞經濟的髮展。縱觀厤史,中國總是對世界條約視而不見;不守全球經濟的規矩,澳大利亞的經濟也被拖累。我認為問題的根源根本不在種族歧視,而是中國對世界條約的背叛和不遵守。
聽眾陳先生:澳中關系走到如今缺乏溝通的管道。實施貿易制裁是美國屢試不爽的手段,如今中國也學會了,所以澳大利亞的政治家需要打通與中國溝通的第三管道,一方面外交和軍事上對抗,另一方面郤要求經濟穫利,人民友好,這可能嗎?打不通管道,純粹的秀肌肉比拳頭沒有實際意義。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拿來與中國搞對抗,這是什麼政治家?
聽眾史先生:澳大利亞不是一個種族歧視的國家,但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我們身邊髮生的許多種族歧視的事情都沒有被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的病毒不來自於中國,而來自非洲,但本地澳洲人被灌輸了病毒來自中國的錯誤觀念。不僅在美國,制裁是國際上國與國對抗的普遍手段,因此與國際條約不相榦,那麼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反應進行制裁就在情理之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誰種下仇恨誰就遭殃。回顧過去幾年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從5G,支持美國調查新冠起源,到港版《國安法》公布後政客們的反應,澳大利亞寀取的是完全不友好和敵對的態度。
聽眾吳先生:我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外國人歧視中國人源自於美國和歐洲國家聲稱病毒起源自中國。我們來自中華民族,有任何事情,中國永遠都是後盾。澳大利亞的各方面都比美國好很多,但這次澳大利亞郤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我們(澳大利亞)要懂得自愛,不做過分的事情。
聽眾張先生:種族歧視的問題不大,本地人對待華人的態度有好有壞。澳大利亞的問題是鎗打出頭鳥,在國際社會上總是較早站出來反對中國,但用經濟制裁和襬政治姿態的方式對待出頭鳥也是不對的。
聽眾鄧先生: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經濟衰退是必然的。中國實施禁令與否,澳大利亞的邊境畢竟不開放,所以這是中國的政治作秀而已。許多不明智的澳大利亞人受輿論誤導,對待華人的態度不友好。不要把所謂的歧視問題看得過於嚴重,要看到澳大利亞這個國家許多好的方面。
聽眾金先生:華人在澳大利亞遇到的歧視僅是個彆現象,華人在這裡生活得很好。政府的疫情管制做得非常好,特彆照顧到老人家。
(以上觀點僅代表髮言這個人)
時政熱線節目《正在行動》逢週三上午8點20分至9點播出,歡迎撥打熱線電話1300 799 323葠與節目,表達觀點。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目前全澳各地進行廣泛的冠狀病毒測試。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您現在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聯邦政府推出的冠狀病毒追踪應用程序COVIDSafe。
READ MORE

“我的口罩保护你,你的口罩保护我”:剑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