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大學的傳染病專家伊恩·麥凱(Ian Mackay)上週四表示,澳大利亞人應考慮儲備必需品,因為一旦爆髮流行病,供應鏈可能會中斷。
同一天,總理莫裡森宣布延長針對中國大陸的入境臨時禁令併以應對大流行病的姿態來應對疫情。之後,澳大利亞各地超市出現了顧客大量買貨的現象,許多貨架被一洗而空,緊俏商品包括洗手液、消毒液、廁紙、瓶裝水、罐裝食物在內的生活必需品和葯物。
不僅在澳大利亞,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囤貨潮,特彆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日本和意大利,以及美國。
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其網站上“大流行病”的網頁上建議民眾在大流行病開始前可以寀取的措施,包括儲存可以使用兩週的水和食物,定期檢查你的處方葯是否足夠以確保有持續供應;備好一些非處方葯和營養品,譬如止疼片、胃葯、咳嗽和感冒葯,電解質水和維他命;保存好來自醫生、醫院、葯劑師的健康狀況記錄;併與家人溝通,如果他們生病了,希望在家裡得到怎樣的照顧。
3月3日,總理莫裡森表示已經與兩大超市巨頭Coles和Woolworths進行了磋商,稱對商品供應“併不擔心”。

Ready.gov: Plan Ahead for Disasters Source: ready.gov/pandemic
莫裡森在堪培拉對記者表示:“我對此不擔心,但我認為,重要的是了解這些大公司正在實施的流程、如何持續向社區提供服務。”
而Coles的一位髮言人表示,本週已增加了向門店髮貨的數量,以滿足人們對可長期儲存食物及醫療用品等產品的需求增長。
這兩天衛生紙似乎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購單品,那麼,我們到底有無必要囤那麼多?
澳大利亞紙產品市場分析公司Industry Edge的董事總經理Tim Woods說,本地行業有能力在必要時增加產量,儘管他說這種情況不太可能髮生。
他說:“超市在倉庫中有自己的庫存,而來自中國的供給也尚未完全停止。”
同時,制造衛生紙等產品的紙漿是由樹木制成,主要來自加拿大和拉丁美洲。
Tim Woods說,“那些供應鏈幾乎沒有受(冠狀病毒)影響。”
聽眾討論:疫情噹前,囤不囤?
趙先生: 情況不明決心大,方法不對點子多。 世界各國氣候不同,但這不影響新冠病毒在各國傳播。噹中國那些有良心的醫生被帶走至今下落不明的時候,噹中國政府至今尚未作出道歉的時候,噹澳大利亞已經有留學生在迪拜隔離入境仍被確診的時候,我們竟還相信“14天”這個“天條”。我奉勸大家各自保重, 以自己的常識去判斷,不要輕信世衛組織的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大家好自為之。
李女士:我沒有囤貨,但我也不反對彆人囤貨。我希望商場出台規定,食物退貨要有時間期限。這些被搶購的食品囤積已久,如果之後被退貨,會給他人健康造成威脅。澳大利亞是農業大國,可以保證國內供應。而且如果真有特殊情況,譬如戰爭時期,個人生活物資會被徵繳充公。限購沒有用,必鬚要管理好退貨渠道。
Max:我覺得有必要囤貨。我本來不想囤貨,但彆人囤貨造成物資短缺,譬如大米,我就不得不被動囤貨。
陳先生:疫情爆髮後還沒找到病因,何時結束尚無定期,因為未知所以造成恐慌。囤不囤貨取決於你對澳大利亞制度的信心,沒有是非對錯,但會造成一些人被動囤貨,形成惡性循環。我認為澳大利亞的物資供應還是比較充分的,只要疫情控制住,生產和物資供應不會有大問題。
陳先生:囤貨與否是個人決定,但令人惡心的是有人現在奇貨可居,以高於原價的價格在網上兜售。我奉勸這些人,即便髮了橫財,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會讓你們自己在其他地方被加倍償還。
Jason:許多西人也在囤貨,為何一些媒體只報道華人?一旦事情來了,大家的心態不會差太多。 一些澳媒整日拿華人來說事讓我非常不爽。澳大利亞人口不多,可以滿足正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但囤貨會造成部分物品緊張。
張女士:我要曝光在這個時候吃“血饅頭”的不良商家。我去某葯店買口罩,一元錢一個,但質量很差。
Peter:希望SBS普通話節目可以寀訪超市負責配運的人,併制作超市貨架清空率報告。疫情噹頭,關注民眾的恐慌情緒很重要。
時政熱線節目《正在行動》逢週三上午8點30分至9點播出,歡迎撥打熱線電話1300 799 323葠與節目,表達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