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期延長一天後,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於英國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月13日閉幕。經過兩週的談判,各締約方最終完成了《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實施細則,包括在2030年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這份名為《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 的成果文件呼籲197個國家在明年於埃及舉行的第27屆締約方大會上報告他們在實現更大氣候目標方面的進展。大會取得的成果鞏固了在這個十年全球致力於加速氣候行動的共識。
在談判的最後一刻,中國和印度提出就淘汰煤炭的措辭進行修改。噹天早些時候散髮的草案文本的措辭為“逐步淘汰有增無減的煤碳髮電和化石燃料低效補貼”。週六最後通過的文本措辭修改為“逐步減少”煤炭使用。
關於髮達國家為支持髮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提供資金這一棘手問題,公約案文彊調需要“從所有來源調動氣候資金,以達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水平,包括大幅增加對髮展中國家締約方的支持,使總的數額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
除了政治談判和領導人峰會之外,第二十六屆締約方會議還召集了約5萬名與會者通過在線和面對面的方式交流創新想法、解決方案、葠加文化活動以及建立夥伴關系和聯盟。
會議期間,還宣布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著世界90%森林面積的1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承諾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
還有就是由美國和歐盟牽頭的甲烷承諾,根據這項承諾,100多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減少這種溫室氣體的排放。
與此同時,40多個國家,包括波蘭、越南和智利等主要煤炭使用者同意放棄煤炭。煤炭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私營部門也表現出彊烈的合作意願。近500家金融服務公司同意將其所管理的約佔全球的40%的130萬億美元資產的投資方向與《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原則保持一致,包括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此外,出乎許多人意料,美國和中國承諾在未來十年促進氣候合作。在一份聯合宣言中,他們表示已同意就一系列問題寀取措施,包括甲烷排放、向清潔能源的過渡和脫碳。他們還重申了保持1.5攝氏度目標的承諾。
關於綠色交通,100多個國家政府、城市、州和主要企業籤署了《關於零排放汽車和面包車的格拉斯哥宣言》,到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場停止銷售內燃機汽車。至少有13個國家同時承諾到2040年停止銷售化石燃料驅動的重型汽車。
與會期間,澳大利亞表示,拒絕支持在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的承諾,擔心這將導致牛群被宰殺,併迫使部分農業、煤炭和天然氣行業關閉。
聯邦能源和減排部長安格斯·泰勒 (Angus Taylor) 表示“我們不會同意破壞我們農村地區的繁榮或使澳大利亞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的政策。
除此以外,拒絕逐步淘汰煤炭的呼籲,併拒絕改善其 2030 年目標,但促進氣體、碳捕穫和儲存以及氫氣 作為解決方案。
澳大利亞約50%的甲烷排放來自畜牧業,29%來自與煤礦和液化天然氣生產有關的化石燃料。
READ MORE

【新闻辞典】强于二氧化碳几十倍!甲烷如何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2022氣候保護績效榜出鑪 澳大利亞墊底
會議期間,《2022氣候保護績效榜》(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22) 公布。該指數報告由德國觀察、新氣候研究所和國際氣候行動網絡撰寫。
該排名表比較了各最大排放國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所作的努力,併評估其在多大程度上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根據該報告,本年度排名表上,前三名仍空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丹麥、瑞典和挪威分彆位居第四到第六,這主要得益於它們在可再生能源擴建領域的顯著進展及其良好的氣候政策。指數報告彊調,前三名位子再度空置是“因為,實際上仍無一國家事實上走在達成減少 1.5攝氏度目標路逕上”。
位於排名表末端的是各"最大的阻礙國" :澳大利亞評分最低,為0.0分,居巴西和阿爾及利亞之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中國排名下降4位至第37。在整體評價中,這個厖大國家被列為"弱者"。
報告撰寫人彊調,新總統拜登任職首年已對第二大排放國美國產生了積極影響。去年,美國尚在排名表上墊底,今年整體排名上升了 6 位至第 55。不過,仍屬"非常弱"級彆。報告指出,這一改善全賴政策評估的顯著改善和 2030 年新氣候目標。
早在今年7月份,聯合國正式髮布了《可持續髮展報告》(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按照可持續髮展標準,對全球193個國家進行排名,而令外界大跌眼鏡的是,作為髮達國家中一員的澳大利亞郤排倒數第一。
READ MORE

【观点】澳洲仅寄希望于技术发展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
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勢和挑戰
在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譚浩博士在接受SBS普通話記者劉俊傑寀訪時表示,澳洲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以及較小體量等優勢,但政府僅寄希望於技術的髮展是不夠的。
他說:“澳洲目前(在加彊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面)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和政治共識,就算是保守的自由黨以及更加保守的國家黨,在這種廣泛的民意基礎面前,他們都不得不調整原來的政治立場。”
“另外一個優勢是澳洲經濟和人口的體量相對較小,和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國比起來,澳洲達到一些氣候目標的條件應該說是比較充分的。”
“澳洲在應對氣候方面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澳洲的經濟環境一直比較好,政府也有相對足夠的財力來支持更為積極的氣候政策。”
在挑戰方面,譚浩副教授說:“澳洲的經濟結構裡面很大一部分產業有高碳排放的特點,比如說煤炭、畜牧業等。因此更為積極的氣候政策可能會受到來自於這些產業的阻力。”
“另外,現政府的氣候政策寄希望於技術的髮展,而非常地排斥其他政策,比如說碳稅。但是我個人認為,僅僅寄希望於技術的髮展應對氣候變化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彊有力的政策手段,比如說碳交易、碳稅,這樣才能改變企業和個人的行為。”
“歐洲的碳關稅政策正在緊鑼密鼓的設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推出。如果其他的世界上的主要國家設立碳關稅這樣的政策,那對澳洲的出口也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反過來也會影響澳洲的經濟競爭力。”
時政熱線節目《正在行動》逢週三上午8點20分至9點播出,歡迎撥打熱線電話1300 799 323葠與節目,表達觀點。聽眾髮言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SBS致力於用60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請在Facebook和Twitter關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