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結束的七國集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法國和英國均表示準備各自開始徵收“數字服務稅”,法國在本月11 日也通過了一份向互聯網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的法律草案,包括亞馬遜、臉書在內的很多美國互聯網公司都受到了衝擊。
由於數字稅的徵收,如今我們耐以生存的“網店”又將會何去何從?近年來受網電擠壓的實體店又是否會逆轉頹勢?
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的王衡教授表示,數字稅的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各國之間應妥善商議,避免消費者為稅收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由“數字稅”所引髮的一個概念性問題就是稅收應該交給誰?是消費者所在地還是公司產業所在地?由此所引髮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避稅天堂”,即一些工資將自己的總部安置在低稅率及零稅率的地方,從而進行避稅。
在法國籤署“數字稅”草案之後,美國“威脅”對法實施的301調查。王老師也表示,如果世界貿易組織沒有有效的維持,這種類似於美國的這種單邊的措施可能會越來越多。
如今澳洲政府依然在“數字稅”問題上處於觀望的態度,那“數字稅”的最終成型,是否能夠增加澳州市場的稅務收入?
點擊音頻收聽王衡老師就“數字稅”問題的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