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的茶文化交流讓彼此“更接近、更了解”

Chinese tea pot

Source: stacya - Flickr

廣受華人喜愛的普洱茶,上世紀末從雲南偏遠山區突然紅遍海內外,其中離不開台灣茶人的發掘與推廣。海峽兩岸的茶文化交流也讓彼此“更接近、更了解”。


台灣茶人呂禮臻先生四十多年前在香港偶遇普洱茶,深感喜愛。於是決定前往茶馬古道的起點雲南,尋找古老的普洱茶作坊。

在這批台灣茶人探尋普洱茶原產地的同時,普洱茶也因此聲名鵲起、流行海內外。


 要點:

  • 普洱茶突然名聲鵲起,背後有很多原因
  • 茶人呼籲“不要跟風”,喝茶需回歸本質
  • 茶文化促進了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

人類學博士張靜紅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攻讀學位期間所研究的就是普洱茶。她說,普洱茶在最近二十多年來這麼流行,是因為人們注入了很多象徵性的意義。

她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了這麼幾個價值:一是財富價值,和普通的綠茶不同,普洱茶能長期存放,口感也會隨之更好,價值也會增加;二是健康價值,很多人認為普洱茶能帶來美容、抗癌、降血壓等方面的功效,但許多觀點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三是品飲價值,其“生津回甘”的口感具有獨特性;四是文化價值,普洱茶和茶馬古道的傳奇故事始終聯系在一起。

“所有這些文化促銷的東西都讓普洱茶獲得了一種空前的價值,所以在短短的一段時間裡,價格越來越飙升。”
Pu'er Tea
普洱茶餅,普洱茶和普通的綠茶不同,能長期存放,口感也會隨之更好,價值也會增加。 Source: Supplied

“不要用藝術品的價格去買農產品”

正是因為普洱茶附加的許多文化價值,有批評聲認為普洱茶言過其實,其中有很多炒作的成分。台灣茶人呂禮臻先生事茶近四十年,在新北市開辦“臻味茶苑”。他希望人們在品茶時能回歸本質,“不要跟著炒作走”。

“我常勸人家,不要用藝術品的價格去買農產品。”他說:“茶本來就是一個健康的飲料,我們喝的時候是因為希望得到健康,但是先決條件就是我們心態要健康。”

張靜紅博士也指出,普洱茶在迅速流行的過程中有很多炒作的成分,圍繞普洱茶的四個價值也“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透過茶讓兩岸更接近更了解”

呂禮臻先生和張靜紅博士都認為,茶文化的交流有助於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

“我們同文同種,很多事情一談,感覺本來就是一家人,”呂先生說:“有什麼意見、有什麼衝突的時候,坐下來喝杯茶。茶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調劑,我們希望能透過茶讓兩岸更接近更了解。”
吕礼臻先生
台灣茶人呂禮臻先生 Source: 臻味茶苑
張靜紅博士也說到,普洱茶只是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其實兩岸之間的茶文化交流非常源遠流長,跨越到茶文化的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

她在研究中發現,台灣茶文化對中國大陸的影響“非常大”。

“的的確確是因為兩岸這種文化的交流,帶來了兩岸關系的很頻繁的互動”她說:“民間的文化交流肯定對兩岸關系的改善和促進有著非常正面的意義。”

呂禮臻先生和張靜紅博士將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舉辦的線上活動中分享烏龍茶和普洱茶的品鑒經驗。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