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是一個非常感性的過程,也很主觀。但怎麼樣才知道自己在欣賞的一個東西是醜還是美呢?審美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呢?會不會培養跑偏了呢?
儘管如今屬於商業化的時代,但培養一個人的審美趣味依然是非常的實用的。比如,居家裝潢、服飾搭配、挑選口紅色號,哪怕是遊戲裡的小衣服、小裝備,哪兒哪兒都和審美、美學相關聯。
打開抖音和各種小視頻,有賣美,也有號稱賣醜的,一部分娛樂至死的操作讓全球審美趨勢在往高拔,還是往下拉垮? 東西方審美在交流中又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呢?
有個人說,審美嗅覺靈敏的人,更容易從生活中髮現純粹的快樂的感官體驗,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 ,但是可能也更孤獨。對審美達到一定水平的人,對工作和生活中的行為水準也會隨之提高,會更挑剔?在繪畫方面頗有造詣的精神科醫生吳昭熙先生,美學博士、跨界藝術家張華潔老師,他們對自己工作和生活行為的要求又是怎樣呢?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SBS《文化苦丁茶》,澳洲最好的文化節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