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日)是“世界聽力日”( World Hearing Day)。
居住在悉尼的聽友Simon L告訴SBS普通話節目,他已經一年多沒能和父親自如地溝通了,因為父親的聽力越來越糟糕。Simon曾經想帶父親去看醫生。但父母拒絕了,他們說,人老了,就只能這樣。
這樣的場景,在澳大利亞的許多華人家庭生活裡都能看見。“澳洲聽力服務處”(Hearing Australia)社區顧問Jeremy Cheng 確認了這一點:華人年長者髮現聽力出現問題時常常會“拖”著不看醫生,認為人老了,就只能如此。據悉,聽力有問題會去尋求專業檢查的亞裔年長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遠遠低於西人社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語言障礙。
READ MORE

专家呼吁定期接受眼科检查,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早查早发现
Jeremy在實踐中髮現,有的人為了面子,會假裝自己能夠聽得見;有的人則會減少甚至避免溝通和社交;還有的人會因聽力損失產生心理問題。他建議兒女們幫助英語能力有限的父母了解澳洲的醫療福利系統,存在聽力問題要及時檢查,儘早寀取合適措施。
年輕人同樣也面臨著聽力損失的風險。據聯合國網站消息,全球有10億年齡在12歲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的風險。世衛組織表示,到2050年,超過9億人的聽力會嚴重受損,大約一半的聽力損失病例可通過公共衛生措施加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