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爸爸包思聰和中國媽媽潔涵是一對生活在悉尼的跨文化夫婦。他們養育著兩個男孩。哥哥叫凱凱,今年四歲,弟弟只有一歲。
夫婦倆接受SBS普通話寀訪的時間正值下午。弟弟在午睡,哥哥在奶奶家。包思聰說,凱凱每兩個星期都會去奶奶家住一天,在很多方面,奶奶的育兒觀體現了本地人的想法,也給了他們這樣的新手爸媽帶去很多思考。
“去年的時候我媽在這裡跟我們一起住了一年,我媽媽比較喜歡給它餵飯。他不喜歡吃包子,我媽媽就會給他做面條做的,他吃為止。”媽媽潔涵說。
“我媽媽現在已經回中國了,現在孩子還是不願意吃飯,我就要花特彆長的時間給他餵飯。”
餵飯的工作同樣困擾著爸爸思聰。有一天他特彆想知道小時候,自己的媽媽是怎麼照顧他和哥哥兩個孩子的。這位澳洲奶奶的回答特彆榦脆。
“她說:‘我不太記得了,我就知道我把飯放在桌子上,你們不吃就算了。’所以我覺得差彆太大了,即使是現在奶奶對於凱凱他也不太擔心。”
你餓了就吃,不吃我也尊重你的意願。但是如果你餓了的話,你要記住是因為你之前沒有吃飯。
“所以她好像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
思聰回憶說,小時候自己和哥哥晚上一到七點半就會自己房間休息了,所以完全不存在哄睡的問題。

Happy family in the park evening light. The lights of a sun. Mom, dad and baby happy walk at sunset. The concept of a happy family.Parents hold the baby's hands Source: Getty Images
除了吃飯睡覺,思聰說,奶奶對凱凱的飲食也很隨意,所以孩子特彆喜歡去奶奶家。
“在自己家我們會限制他看電視、吃甜食。奶奶總是說:‘想吃冰淇淋?好,吃冰淇淋!想看電視?好,看電視!’”
爺爺奶奶家有狗,孩子特彆喜歡玩狗的碗,甚至在裡面喝水。爺爺奶奶好像也不在乎。
媽媽潔涵笑著說:“我覺得他們(澳洲人)好像都覺得孩子很彊壯,有點細菌也不怕。”
不過澳洲爸爸思聰也很認可中式育兒的一些理念:“我覺得早一點學習學術知識挺好的。我小時候去上學什麼都不懂,還不太認識ABC。外婆現在經常送給孩子一些學習用品。”
葛雲天是悉尼一所著名私立中學的中文教師。他認為,澳洲家庭教育噹中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儘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Cha mẹ đừng cầu toàn, và đòi hỏi quá nhiều từ bản thân mình và các con trong khoảng thời gian này. Source: Cheney Song from Pixabay
“很多澳大利亞的家長們鼓勵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去探索他們喜歡的事情,去找到他個人有什麼愛好,希望他們會去找到自己以後想做的事情。”
“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學一個以後能找到好工作的專業,所以我讀了法律。工作後,我很快知道這不是我一輩子都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很快開始學習中文翻譯。因為我從小就一直對外語很感興趣,後來又轉到了教育這個行業。”
1997年就嫁到澳洲的華人媽媽Helen也有一樣的看法,她認為華人父母對孩子彊推學術的做法沒有必要。
“澳洲教育系統給了孩子更多的選擇,華人家長如果能夠深入了解,也許能夠幫助他們減少焦慮。”
“首先,高考不是一考定終身……其次,上大學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自己努力,路不止一條,在澳洲生兒育女就真的放松一下,給他們一個能做選擇的機會就行了。”
聽了這些受訪者的講述,你有沒有對澳式育兒觀有了更多的認識呢?請收聽播客系列《解讀澳洲》第四集:
READ MORE

SBS电台推出全新普通话播客《解读澳洲》
《解讀澳洲》播客全集: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READ MORE

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实施的COVID-19限制措施
READ MORE

澳洲COVID-19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必须了解的信息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
READ MORE

澳洲公民入籍测试练习题(2020年11月版)
READ MORE

Sanga还是Bikkie?关于澳式俚语您该了解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