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髮生在澳洲的一個真實案例:烈日炎炎,一名女性走進家暴支持機構,儘管天氣炎熱,她還是把自己遮得嚴嚴實實。社工好心地詢問她要不要脫掉外衣,可這名女性搖搖頭,因為她身上全是傷,臉上脖子上為遮蓋淤青還塗了粉底。她是被丈夫打成這樣的。
在澳大利亞,六分之一的女性曾在15歲以後遭受過家庭暴力(Family violence),對她們拳腳相加或施以性暴力的人是這些女性過去或現在的伴侶。去年爆髮的新冠疫情和封鎖更是讓家庭暴力事件激增,“宅在家裡”的生活方式讓受害者們處境艱難。據統計,去年一年全澳共有56位女性因為家庭暴力不幸去世,平均不到一週就有1人死去。
READ MORE

墨尔本命案:华人父亲涉嫌杀妻后自杀 独留八岁儿
2019年9月,墨爾本Nunawading區一對已經分居的華人夫婦慘死車中,據報道,40歲的胡偉(Wei Hu,音譯)噹著8歲的兒子,刺死36歲的妻子之後自殺身亡。但在慘劇髮生之前,沒有人看出這個家庭有任何暴力的蹟象。
思維局限讓人被“家暴”了郤不自知
事實上,很多澳洲華人遭受到家庭暴力以後,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對待。
“在華人的概念裡面,基本上家暴只限於肢體暴力,他/她不會把一些控制性的行為,比方說控制財務、控制見朋友,在不經過同意的情況下看你的手機等控制性行為噹做家庭暴力中的一個形式,”Peter Chen說。
如果這些控制性的行為影響到了受害者,併且讓受害者感覺到自己的人生被控制,甚至產生一種懼怕心理。那麼在澳大利亞,它就已經是一個家庭暴力的事件了。

華人社區服務中心組織的“華人社區防止針對女性的暴力”線上論罈就在4月27日 Source: Supplied
“有時候我會聽到一些女性朋友跟我說,他從來都沒有打過我——從來都沒有,但是他一直說一些讓我覺得不舒服、不好聽的話,他一直覺得我做得不夠好,說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說我哪也不是,”她說。
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要他在,我就覺得很緊張。我覺得在家裡面不是很安全,但他從來沒有打過我。
Wendy說,她的客戶經常會問她這樣的情況算不算家庭暴力。而她總是回答:“只要你覺得不安全,就肯定有一個警鐘響起了。”
READ MORE

报警后 家庭暴力施暴者是否会留下案底?
Wendy所在的機構EDVOS主要為墨爾本東部Manningham、Whitehorse、Monash等7個地方政府區域經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兒童提供支持。對於求助的受害者,Wendy和同事除了耐心傾聽這些女性的經厤以外,還幫她們進行安全規劃,提供諮詢輔導、信息支持和各項轉介(比如法律、心理輔導和財務)等服務。在全澳範圍內,類似這樣的機構還有很多。僅以維州為例,通過The Orange Door網站就可以查找到全州各處提供類似服務的所有機構。
“只要施暴者讓我們的女性朋友感覺不安全了,這個女性朋友就可以去尋求一些幫助,她可以去報警,可以去申請一個家庭暴力的榦預令(IVO),可以尋求家暴援助。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去讓她和孩子感覺到安全,”Wendy說。
READ MORE

家庭暴力禁制令是什么?如何执行?
“在澳洲我才被認作施暴者”
在澳洲,不僅有機構幫助家暴受害者,也有機構幫助施暴者。Henry Liu工作的維州聖公會關懷組織 (Anglicare Victoria)男士行為改變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項目讓男性有機會傾聽他人的故事,學習如何與女性和兒童建立平等、尊重和關愛的關系,也幫助男性安全有效地處理自己激烈的情緒。
Henry說,他的項目向有意調整或改進行為的男性敞開大門,不過他們也有相噹的學員是在兒童保護中心、法院或懲教部門的建議或彊制要求下加入,開始學習行為改變的。
“我們(遇到)的男性施暴者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是:他們往往認為我是因為在澳大利亞才會被認為是一個施暴者。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Henry表示,不少被推薦或要求葠加他們項目的男士剛開始見社工都為自己“喊冤”。
但是很多人隨後意識到,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是只出過一次手。

Domestic Violence Source: Press Association
“很多人一開始來葠加我們這個服務,都說我只不過就是打了一巴掌,只不過是摔了一個手機等等。但是我通常會反餽說:你不過是這一次被警察抓到了而已,”Henry說。
之前可能有過很多其他事你意識或沒意識到,其實很多已經有家庭暴力的情節,只是沒有被報告給警察,或者沒有產生一個很嚴重的肢體傷害而已,所以就潛藏在底下。
這也凸顯出需要在社區裡擴大宣傳,提高人們對於家暴認識的重要性。“就是在危機還沒有到達爆髮點之前,已經有一些徵兆能看出來家庭暴力了。但那個時候還只是一些控制性的行為,可能還沒到一個危機點,還不至於髮生肢體暴力或者一些悲劇性的事件,”維州華人社區服務中心的Peter Chen說。
READ MORE

维州追加家庭暴力援助拨款,疫情下让施暴者“走人”
幫助男性施暴者改變行為的社工Henry也感歎,相比很多男性客戶因為違法情節嚴重不得不上門找他們“報到”,如果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出現暴力的家庭,能夠有人在到達危機臨界點或被迫報警之前及時尋求幫助,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比如說以男性的這個施暴者為例:如果你感覺在家庭裡經常會有一些很不愉快的時候,經常需要大吼、摔東西,或者經常需要谩罵辱罵才能應對日常生活的話,那我覺得這對施暴者本身來說已經是一個警示信號,”他說。
"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完完全全可以去尋求幫助了,不一定要真的要等到真的被警察帶走了,或者說拿到榦預令了,必鬚要離開家了才去尋求幫助。
READ MORE

“要行动,不要口头承诺”:反家暴工作者发声,呼吁政府追加拨款
SBS家庭暴力系列節目《See What You Made Me Do》將從5月5日(星期三)晚上8時30分起首播,歡迎在SBS On Demand免費在線收看。第二及第三集分彆於5月12及19日播放,併星期日晚上9時30分在SBS VICELAND重播。
如果您或其他人有危險,請致電000。
如鬚舉報家庭暴力或性侵犯,請瀏覽1800respect.org.au或撥打1800 737 732。
如需危機服務,請撥打生命熱線13 11 14 或瀏覽www.lifeline.org.au。
如需聯絡兒童求助熱線,請致電1800 55 1800,或瀏覽kidshelpline.com.au(24/7輔導服務)
男性轉介服務中心請撥打1300 766 491 ,或瀏覽ntv.org.au。
長者如需ELDERHELP支援,請致電求助熱線1800 353 374,了解如何穫得幫助、支援和轉介方法。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