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協會有900名志願者,我們的工作是為即將畢業的華人護士提供幫助,也為華人在就醫中遇到的困難提供信息和渠道。”Andie Xu在接受SBS中文普通話節目的寀訪時說。
要點:
- Andie Xu在新冠疫情初期創辦了澳大利亞華人護士協會
- Andie Xu和協會志願者們無償為有需要的華人病患提供幫助
- Andie Xu認為,信息的穫取是澳洲華人就醫的困境之一
在談到創辦澳大利亞華人護士協會的初衷時,Andie說,新冠疫情初期的擔憂和互助讓一群華人護士走到了一起。
噹時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華人群體會傳來傳去,哪裡接了確診病人,哪裡又怎麼樣了,引起了很多社會恐慌。我就想,如果我們華人護士都聚集在一起就會有第一手的消息,然後以我們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闢謠,這樣也會減少一些社會恐慌。
“我們這批護士都是一線工作者,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鼓勵支持,也可以分享每個醫院對於新冠防護的知識和操作。”
疫情初期,澳洲和中國對於戴不戴口罩這件事存在不同的宣導。Andie回憶說:“那個時候,很多醫院不提供口罩、不許上班戴口罩,導致華人護士在醫院受到很大的壓力和不公平待遇。我就想,我們需要一個組織,可以糰結在一起。”
“後來我們也聯系了華人商會,得到了一些無償捐贈。”
最早Andie和其他志願者們主要通過微信群聯絡,兩年後人數逐漸壯大,現在已經有900人的規模了。
“因為人數增加,同時我們也會做很多捐贈或者活動,我就想把這個事情正式化,這樣也方便大家做活動。也可以申請一些保險之類的,所以我們就正式申請注冊了非營利組織,成立了澳大利亞華人護士協會。”
“志願者們利用業餘時間做我們自己的網站和微信訂閱,還計劃出一系列指導華人就醫的視頻。”

悉尼ICU護士Andie Xu創辦澳洲華人護士協會 Source: Andie Xu
Andie說:“經常會有華人同胞問我,我生病了,這種情況怎麼辦?我會告訴他們,你們應該看GP或者去急診,告訴他們就醫或者穫取幫助的渠道。”
我們會為這些求助者解釋澳洲醫療的制度,介紹有哪些適合他們的服務。
“大家其實不是很清楚有哪些服務,就像醫院本身翻譯是免費的,如果你有語言困難,一定要要求翻譯。很多時候醫護的誤解是溝通的問題。”
“假設你出院以後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家庭原因導致你無法出院,或者有沒有人照顧你,或者你覺得你沒有辦法生活……其實社工有很多服務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另外,醫院還有營養師、理療師,殘疾人免費服務……”
“甚至可以申請政府預算,把家裡重新裝修成一個適合老年人、殘疾人生活的環境。服務還包括,隔幾天為老人洗個澡、定期送餐等等。其實很多人缺乏的是這種信息,我們希望這個平台可以給華人群體提供這些有用的信息。”
READ MORE

总有人说:“澳洲医疗不如中国”,真的是这样吗?
在為華人社區提供幫助的過程中,志願者們也在經驗總結中不斷成長。Andie為我們分享了一個髮生在疫情之初的故事。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疫情初期從泰國轉道回澳洲念書,回來之後髮燒了。他遠在中國的母親因為擔心他在診所和醫院感染新冠,不希望兒子去就醫。”
“她找到我詢問:‘家裡帶去的阿莫西林可以吃嗎?’我告訴她,在澳洲抗生素是處方葯,這種情況需要去及時就醫。在我的苦苦勸說下,那位留學生由我們協會的另一位志願者陪同前往GP診所就診,醫生噹時就讓他去急診,接受核算檢測和治療。”
“拖了一天之後,他依然高燒不退,終於去了急診,最後被診斷為心肌炎,立即轉入重症監護室,計劃要做三尖瓣切除手術。”Andie回憶說,噹時還有志願者幫助那位遠在中國的焦急的母親申請豁免籤證來澳洲。
“因為我本身是心外重症的護士,我就幫忙轉到了我們醫院做手術。後來患者沒有被切除三尖瓣,只是接受了修复手術,避免了後遺症。”
故事看似圓滿,但後來因為患者拒絕出院等後續問題,令Andie認識到自己應該在熱心助人的過程中規避一些風險。
“噹時我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如果這個手術不成功怎麼辦?畢竟最初是我提出的轉院。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我們後來內部討論過,確定我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為服務對象提供正確的官方渠道和服務信息。”
“現在我們會告訴求助者怎麼去穫取需要的服務、找到合適的渠道,希望我們的同胞都能在澳洲生活舒適、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