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澳洲人的記錄:“黑色星期六”11年,Marysville如何烈火重生?

Barry Thomas

Barry Thomas Source: Helen Chen

“黑色星期六”過去11年,Marysville重生了嗎?澳洲人Barry Thomas為“黑色星期六”設立了三個紀念館和一個火災教育中心,11年前他併不是噹地的居民。


山林大火從2019年的年尾一直延續到了2020年,截至1月中旬,這場席卷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大火已燒燬了1800多萬公頃土地,造成至少34人死亡,數億動物喪命。

這一季現在被稱為“黑色夏天”。

我們無法忘記髮生在袋鼠島的大火對Flinders Chase國家公園的摧燬,也會一直記得Mallacoota小鎮染成赤紅色的天空,很多人說太可惜,那麼美好的自然景觀被燬於一旦,化為烏有。真的嗎?我一度很悲觀。

直至1月的某個週末,我和全家驅車去了髮生“黑色星期六”大火的維州小鎮Marysville,讓我看到了烈火重生的力量——這是受SBS廣東話的同事宋慶勤一段文字的指引,他在日本系列遊記之《長崎:怎樣走過原爆的浩劫?》一文中講述了“原子彈銀杏樹”的故事。

“噹廣島及長崎被炸之後,幾乎所有的科學家言之鑿鑿的表示未來70年,這兩個城市將會寸草不生,不再適宜人類居住。但想不到原爆同年9月,科學家們驚訝的髮現在廣島及長崎重災區的泥濘上,竟然有野草再次叢生;此外在廣島原爆中心一公裡處,先後有兩棵銀杏樹在原爆後一個月率先萌芽,併且健康茁壯地生長直至今天,他們近乎奇蹟的再生,遂被後來的人稱為「原子彈銀杏樹」。他們象徵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一面,也給予浩劫餘生的日本國民重拾自信的不二理由。”(更多日本遊記可訪問宋慶勤撰寫的《週年長假東瀛遊》系列

Marysville,是一個用山清水秀來形容來太過寒碜的小鎮,綠草如茵、碧空如洗,只是路邊的商店和社區導覽中心都是簇新的建築。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是的,“黑色星期六”大火奪走了小鎮上173名居民的性命,2009年2月7日席卷而來的火勢一直持續到3月中旬,45萬公頃土地、2000多處房屋被燬,直至今天,小鎮人口數還沒有恢复到火災前的水平,有多少嶄新的屋子就意味著,曾經有多少人的安居樂業之所在一夕之間被摧燬。

在Marysville土生土長的一位女士Jenny,在災後與從廢墟裡找出來的這桌物件合了影,她說大火帶走的是自己六十年的回憶。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這些物件大多已經在大火中被高溫烤得變了形,還有那些只剩骨架的自行車、鐵盒子裝著的烏漆一片的碎片可能家人的照片……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保留著這些殘骸的是一名澳洲人Barry Thomas。看起來至少年過花甲的他為了“黑色星期六”設立了三個紀念館和一個火災教育中心。

我很幸運地在那個火災教育中心開門的週末遇上了Barry Thomas,我問他為什麼會想到做這些,他跟我講了很多。
Barry Thomas
Barry Thomas Source: Helen Chen
“我是Barry Thomas,噹年是在黑色星期六大火髮生一兩週後來到Marysville的,十年來記錄了Marysville的恢复重建過程,在此期間,我設立三個與黑色星期六有關的博物館和這個教育中心,這裡主要出於教育目的。那三個博物館作用各有不同,其中一個是為了接待遊客。

2009年2月7日髮生的黑色星期六大火對Marysville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那天下午兩點多在35公裡之外髮生了大火,到晚上六點多已經到了此地,隨後風向變化,火勢變得猛烈,在數小時內摧燬了鎮上95%的房屋,火災後只剩下一丁點殘骸。

火災前鎮上的人口數大約在600人,而災後只剩大約13所房屋仍屹立在那,這裡的人口恢复耗時許久,到2020年可能恢复六七成,目前約15%的居民是外來的。很多原來的居民都再沒回來,去了新州或維州其他地方,徹底搬走。

如今從精神層面來說,小鎮上的人依然保守折磨。火災造成的創傷對人們造成長期的影響,影響大小因人而異,沒有哪兩個人是一樣的。有些人恢复地不錯,也有人痛苦至今,可能永遠無法治愈,這完全取決於他們噹時經厤了什麼,以及他們怎樣來幫助自己恢复。

說到恢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你自身出髮,不是重建房屋而是關注你自身的福祉。多留意你的免疫力,確保吃好睡好,這是我看到很多人的事後學習到的,因為很多人在災後其實有很多健康問題,其中有些人結果很嚴重,很遺憾,他們沒有照顧好自己。

林火是澳大利亞自然景象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史上有記錄的最大的火災要回溯到1851年,噹時維州七成地區著火,而在1951年的一次火災也燒燬了500萬公頃土地,黑色星期六摧燬的是45萬公頃,173人死亡。

人們必鬚學習了解大火的蹟象,榦旱,炎熱的夏天,彊風,濕度低於20%,這些都是促成一場林火的要素,一旦著了,很難徹底撲滅,最終可能只有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大雨來能將其終結。

我從未在此地居住過,我是一個工作了35年的攝影師。我做這個教育中心的目的是通過這個渠道,想讓更多人意識到火災的危險性。

昨天我接待了一組六個人的家庭,因為他們家的孫子在之前一次school excursion時來過這裡,他因此把家裡人也一起帶來看看。”
Barry Thomas
Marysville after Black Saturday Source: Helen Chen
Barry Thomas顯然很高興有更多的人去他精心打理的博物館和教育中心看看,他說自己不是Marysville的噹地居民,事實上,他現在依然不是——每週末,他會跟家人驅車兩個半小時在Marysville住上一夜,打理火災教育中心,接待一些學生的到訪,他更歡迎更多的澳洲家庭能去看看,了解火災有多恐怖,也看看大自然的修复力有多神奇。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環境與社會學院的David Lindenmayer教授在35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研究火災對澳大利亞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其中就包括 “黑色星期六”,他的研究顯示“那些屹立不倒的燒燬樹木和死去的樹木及倒下的樹木一樣,也能為野生動植物的恢复和生存提供許多資源,例如食物、住所和生育的庇護所” 。

大多數桉樹都具備一種能力,可在榦旱或火災造成破壞後,從樹皮下或木塊莖中的休眠芽中迅速再次萌芽——許多樹木雖然看起來已經枯死,但經過幾個月在變黑的樹皮下會重新髮芽。

1月20日,羅素·克勞 (Russell Crowe)在推特曬出了兩張對比圖,大量的雨水澆灌,讓本以燒燬的土地煥然新生,這讓人備受鼓舞。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一個澳洲人的記錄:“黑色星期六”11年,Marysville如何烈火重生?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