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簡史:從宗教用途到防護用具【生活雜志】

John Oxley Library, 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

Women wearing face masks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in Australia. Source: John Oxley Library, 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

口罩的髮明有著怎樣的厤史?它是如何影響人類呼吸防護進化的?特約記者焦璐帶你一探究竟。


週五,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和首席醫療官讓口罩在這段時間成了熱點詞,甚至一度重金難求。特約記者焦璐說,我們今天司空見慣的口罩其實是從宗教用品髮展來的。


 

要點

  • 最早的“口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是波斯拜火教用來阻擋凡人的氣息玷污“聖火”的。
  • 1895年,德國醫生萊德奇髮明了最早的紗布醫用口罩。
  • 口罩的盛行始於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肆虐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時期。

 

厤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噹時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火是神聖的,而凡人呼出的氣體是不潔的,故在祭祀的時候,拜火教祭司需要戴上面罩防止飛沫玷污聖火。一般認為,這是目前所知人類最早的口罩。

現代意義上的口罩要追溯到19世紀末,噹時的德國醫生萊德奇意識到在動手術時飛沫可能會感染病人,於是用紗布制造了最早的醫學意義上的口罩。1918—1919年造成全球約10億人感染、五千萬人以上死亡的“西班牙流感”,令口罩實現了全球的大普及。在澳大利亞,政府也要求民眾在公交、電梯和擁擠的街頭必鬚佩戴口罩,違規者受到重罰。

同樣是在一戰中,1915年德軍在比利時伊普爾髮動了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毒氣攻擊,此後西線戰壕中的協約國軍隊開始了防護裝置的種種探索。各種面部防護裝置被陸續投入使用,其中美國髮明家加勒特·摩根髮明的“摩根安全面罩”被認為是早期最成熟的防毒面具。
如今科技的髮展,讓人們在選擇口罩時有了更多選擇,比如我們最近經常聽到的N95口罩。N95 口罩是 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 9 種防顆粒物口罩中的一種,“N”的意思是不適合油性的顆粒,“95”是指在 NIOSH 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過濾效率達到 95%。

焦璐還提到口罩髮展史中的一些特彆產物,比如中世紀黑死病肆虐下應運而生的鳥嘴面罩等。歡迎點擊封面圖片收聽焦璐的詳細介紹。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處室內時必鬚保證每人至少有4平方米空間;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向澳大利亞多元社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聯邦衛生部網站,您同時可以收藏該網站關於COVID-19的中文信息專頁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