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等你Call】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 避免蚊子叮咬為上策

Aedes Albopictus Mosquito

這張由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提供的 2003 年照片,顯示一隻雌性白紋伊蚊 (Aedes albopictus) 正在吸人血。 Source: AAP / James Gathany

大家有否聽過「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雖然在澳洲相對罕見,但在香港、澳門及廣東省等地卻備受關注。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醫家等你CALL

在本集【醫家等你Call】Talkback 環節裡,溫楚良邀請雪梨科技大學及西雪梨大學林奇恩教授 (Professor Danforn Lim) 為我們深入淺出剖析這一疾病的病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林教授解釋,基孔肯雅熱源自非洲馬孔德語 (Makonde language),意為「彎曲的人」,因患者常因劇烈的關節疼痛而需彎腰行走。

這種由白紋伊蚊傳播的病毒性疾病,潛伏期約 3 至 7 天,症狀包括高燒 (可達 39°C以上)、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紅疹、頭痛,甚至怕光或嘔吐。
20150207001099155964-original.jpg
由於白紋伊蚊是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之一,所以滅蚊是一個有效的預防方法。 Source: AAP / James Gathany
雖然大多數患者會自行康復,但部分人可能出現長達數月的慢性關節炎,對長者、孕婦或免疫力較弱者影響尤甚。林教授強調,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僅通過蚊子傳播,因此防蚊是關鍵。建議穿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 DEET 的防蚊液,並清除住宅附近的積水,以減少蚊子滋生。

節目中,聽眾向林教授提出各種健康問題。例如,有聽眾詢問關於降膽固醇藥物與「輔酶 Q10」(co-enzyme Q10) 的搭配問題。另一位墨爾本聽眾有因長期服用膽固醇藥物而引發肌肉發炎,林教授建議調整藥物劑量並諮詢運動生理學家制定適合的運動計劃。

如欲了解詳情,請點擊收聽這節【醫家等你Call】。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