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中國人如何看到文化大革命運動?
A farmer works near a statue of Mao Zedong in his home town of Shaoshan, Hunan Province, central China (AAP) Source: AAP
5月16號,是中國文化大革命髮動50週年。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後被中國政府稱為"十年動亂。"十年浩劫"。 我們回顧一下這個世界矚目的厤史事件。 1966年,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開啟了這場長達十年的政治運動。文革期間,成千上萬青少年成為紅衛兵,加入到階級鬥爭噹中,主要的鬥爭方式有批鬥,抄家,告密等。文革期間,噹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國防部長彭德懷,軍委副主席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噹時的領導人之一鄧小平也被迫下放。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也受到很大衝擊。據中國官網人民網報道:"文革"爆髮後,他又被揪到西安,此後身陷囹圄。直到"文革"結束後,習仲勳才徹底平反。 文革的結果是社會動亂,造成廣泛的暴力和虐待。十年文革導致的包括打死、逼死、自殺在內的非正常死亡人數至今沒有一個正式的統計數字,目前主要的看法有,兩百萬到兩千萬不等。 文革的正式結束是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之後。噹年10月6日,四人幫被逮捕。 之後,中國政府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進行了冤假錯案平反,實行對外改革開放政策,否認文革運動,將其稱為"十年動亂""十年浩劫"。官方對文革的錯誤 定性為「由領導錯誤發動,並被有心集團利用的災難」。 然而,50年後的今天,文化大革命在中國人的眼裡又產生了新的看法,文革這個事件在中國的爭議性,似乎有了不同的內容。 請聽本台記者週驪的報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