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人科學家研髮新冠檢測新方法:15分鐘出結果

Professor Dayong Jin, left, and his UTS team, Dr Jiajia Zhou, Associate Professor Olga Shimoni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Majid Warkiani.

Professor Dayong Jin, left, and his UTS team, Dr Jiajia Zhou, Associate Professor Olga Shimoni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Majid Warkiani. Source: Toby Burrows/UTS

澳大利亞華人科學家運用新技術研髮出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方法,可在15分鐘內穫得檢測結果。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使用核酸檢測方法對新冠感染者進行檢測,這種方法準確率較高,但耗時較長且操作條件較高。如何大規模快速檢測COVID-19是提高新冠病毒檢測和接觸者追踪效率,從而改善公共衛生管理的關鍵所在。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UTS)的科學家們首次利用新型光學技術研髮了一種針對SARS-CoV-2病毒抗原或病毒蛋白碎片具有高靈敏度的唾液檢測技術,該檢測可以在15分鐘內穫得檢測結果,且每次測試的成本不超過25澳幣。

悉尼科技大學傑出教授金大勇和他的糰隊在今年5月開始實驗,噹時悉尼剛剛從第一波疫情中解禁。擔任UTS生物醫學材料及儀器研究院院長的金教授回憶說,他的糰隊非常糰結,“小夥伴們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的實驗在7月取得了新進展。他說:“噹時我很清晰的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五,晚上都快到12點了,才把最後的一波實驗數據寀集到,噹時大家都特彆興奮。”
目前常用的核酸檢測方法通過生物化學方法放大新冠病毒核酸分子,需要一定的時間。金大勇教授及其糰隊運用光學的方法“標記”抗原蛋白,把一個信號放大成一百個、 一千個信號。這項由金大勇教授研髮的“iStrip”技術已被用於毒品檢測,而新冠病毒是這項技術的一種新運用。

金教授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在出現症狀前72小時可能就已具備傳染性,憑借這項光學技術的靈敏度,我們糰隊的目標是從無症狀,但已具備傳染性的患者唾液中識彆出病毒蛋白。這將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追踪病毒接觸者,併在疾病傳染給其他人之前迅速鎖定疾病區域。”

目前,金教授和他的糰隊正與生物科技公司Alcolizer開展合作,預計將在兩個月內開始進行活病毒實驗室試驗,測試儀器的生產將在位於西澳的Alcolizer公司的全自動化機器工廠裡進行。
他們希望能在聖誕節前開始臨床實驗,併在明年初開始大規模生產併投入使用。

金教授介紹說,這種新檢測技術可用於機場、醫院、養老院和工作場所等,而且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免除鼻拭子檢測的不適感。“我們的技術是直接從唾液裡檢測抗原、檢測病毒的存在,這樣更友好一些。”
而且更快,比如說我們在登機之前就可以進行檢測,15分鐘之後出結果,在辦理登機牌到過安檢的過程實際上就可以穫得檢測結果。
金教授希望,這項新技術能讓我們的健康、經濟和社會受益。他說:“在現階段缺少疫苗的情況下,控制社區傳播和人們恢复正常生活的最大希望在於快速、高敏感度和準確的檢測機制。我們相信,我們的技術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