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迄今最小的自由曲面3D成像探頭,包括導管鞘在內的直逕僅為0.457 mm,“和頭髮絲一樣大”。
要點:
- 華人科學家及糰隊研髮出世界上最小的內窺鏡
- 澳大利亞每19分鐘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 內窺鏡能幫助醫生“看見”沉積在血管中的斑塊
這種類似攝像頭的成像設備可以插入血管,提供高質量的3D圖像,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心髒病髮作和髮展的原因,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李佳紋博士介紹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血管中沉積,在澳大利亞每19分鐘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心髒病的一個主要成因是斑塊,由脂肪、膽固醇和其它堆積在血管壁上的物質形成。
微型內窺鏡可以幫助醫生在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就“看見”這些潛在風險,併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
李佳紋博士說:“雖然做這個方向是希望能幫大家更早檢測出血管中的高危風險,但更希望的是大家能不用到這一步。”

Ultrathin 3D printed endoscope imaging an artery Source: Simon Thiele and Jiawen Li
她建議大家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預防心髒病的髮生。例如注意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同時保持適度且規律的身體鍛煉。
“通過我們這些內窺鏡髮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血管中一些高危的斑塊可以變成低位的斑塊,”她說:“我們希望通過生活方式的變化,可以把它變成安全一點或沒有太大風險的斑塊,這樣就能更好控制這個疾病。”
READ MORE

心脏不舒服,最好在一个钟头内求救【VIVA】
建立自己的“伯樂糰”
李佳紋博士希望那些想要學習理工科或從事理工科研究的女生們,多去認識一些該領域的女性。
“她們可能認識了之後就會髮現,比如我和我的同事,其實也都不是‘怪物’,也不是‘第三類人’,”她笑著說:“我們也都是很正常的女生,都會有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己事業的熱愛。”
她建議,可以為自己主動創造積極的環境,建立自己的“伯樂糰”——那些支持自己和鼓勵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導師。
“這樣就更容易在這個領域堅持下去。”
有報告顯示,澳大利亞所有與科學相關的PhD研究生和青年學者中,女性佔到了一半以上;但在各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只有17%的高級學者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