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Shally在16歲來澳旅遊愛上這裡後便開啟留學、移民之路
- Shally熱愛護理專業,希望服務他人時有“更多的收穫和成長”
- SBS紀錄片《誰可以留在澳大利亞(Who Gets To Stay in Australia)》7月1日首播
Shally Lu是畢業於護理專業的中國留學生,5月中旬她通過維州190州擔保如願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而僅在一週之後,維州政府宣布因本年度190籤證申請已滿員而臨時關閉。
看起來,Shally很幸運,從悉尼搬來墨爾本、在3月提交維州州擔保的決定現在看來也很果斷。
但這位出生於98年的年輕女孩告訴SBS普通話節目:“在剛上本科時就在思考能為拿PR做哪些準備。”
2014年,16歲的Shally來澳大利亞旅遊之後愛上了這裡宜居的環境和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於是在2016年正式來到悉尼留學生,一路預科、本科讀下來,2019年,Shally從西悉尼大學畢業時已經考出了NAATI三級證書和PTE 4個7的英語成績,具備了申請PR的基本條件。
她說選擇護理是自己比較感興趣,“又能留在澳洲工作又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其實是雙贏”。
說到求學和移民之路上的挑戰,Shally說實習中遇到的各種突髮情況都非常有挑戰性,尤其對非英語母語的留學生來說,“在跟醫生或病人溝通時,不一定能馬上反應過來,這是需要時間的訓練和經驗的積累的”。
她從中所學到的是這些挑戰能讓人迅速成長,也更明白自己所選職業的偉大。
疫情中湧現了醫護人員堅守一線的故事,也出現了關於歧視的報道,Shally說身邊有朋友也確實遇到過。
對此,她的看法是:“我沒有辦法決定人家要不要歧視我,我首先需要做好我自己。”
“首先我不能對他人有歧視的行為”,“如果工作表現不夠好,人家因此而對你有意見,這也不算歧視行為。”
而一旦遇到行為,需要勇敢站出來制止這種行為。
二十出頭的Shally目前在成為永久居民後最大的一個願望是找到讓自己經濟獨立的工作,而她希望在她自己選擇的這份事業裡,“服務彆人的過程中讓自己也有更多的收穫和成長”。
據統計,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個人穫得澳大利亞的永久居留權,但是每年有超過 4萬人的籤證申請遭拒。
READ MORE

每三分钟有一人获PR,谁可以留在澳大利亚?
觀察紀錄片《誰可以留在澳大利亞(Who Gets To Stay in Australia)》系列首次捕捉到了那些足以改變人生的瞬間,記錄男男女女及不同家庭在得知他們籤證穫批或被驅逐出境時的反應。
7月1日(週三)晚8:30,這部四集紀錄片即將在SBS首播。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
READ MORE

想帮父母移民澳洲?您有这些签证选择
READ MORE

【观点】在澳洲,身为移民的你是否常被问“你来自哪里”?
READ MORE

澳洲到底有多少流浪者?《家财万贯的流浪者》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