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酒,在中國的文化厤史長河中一直是一種互為髮酵、相互升華、水乳交融的存在。酒,可以成就瑰麗詩篇,詩篇也能因為酒的催髮轉化成文化的佳釀。
竹林七賢好酒、曹操青梅煮酒、李白鬥酒詩百篇,而在我們《文化苦丁茶*中出鏡率最高的囌東坡也大呼:朋友們,詩酒要趁年華。
中國民間的喝酒習俗各異,既有劃拳行令的暢快淋漓,把酒言歡的情投意合,也有自斟自飲的情景愜意,曲水流觴的附庸風雅。
曲水流觴是千年百來中國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雅事。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形形色色的白酒酒瓶 Source: chx69/pixabay.com

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館內的宋代曲水流觴石刻 Source: Wikipedia
中國人飲酒千百年,不乏有李白《將進酒》中描述的揮灑豪邁,但也有醉生夢死,渾渾噩噩的虛度年華。
嗜酒成癮,酗酒成性,酒對人精神意志的影響,同毒品相比遊有何不同呢?
酒,是糧食的精,它不僅越喝越開心,也像一面照妖鏡 ,通過酒量、酒品、酒德,折射出眾生萬象。
一飲一斛,一氣兒70斤白酒的劉伶併非好酒量,只是牛飲。因為在彼時"一手為溢,兩手為掬",一斛十鬥一百升和現在的度量"一瓶兩瓶不算酒,三瓶四平漱漱口"完全不是一個段位。要說古人喝的究竟是甜酒釀還是白酒,估計需要從元代開始才能劃出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明史》中記載的史可法,是真正做到了"酒醉心明白"的楷模——可法善飲,數鬥不亂。可即或是擁有可法這樣的海量,我們依然要絮叨地勸誡大家一句:美酒再好,也不可貪杯。
歡迎點擊收聽SBS中文普通話本期文化時評欄目《文化苦丁茶之——詩酒趁年華》。
史雙元博士,陶敏博士主持人謝欣,與你一起在飄散著酒香的節日裡,共話關於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