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丁茶之——詩酒趁年華

称斤卖的高粱酒

称斤卖的高粱酒 Source: Wikipedia

曹操可能再睿智也想不到自己《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不僅成了他詩詞中被後人引用最頻繁的詞句,更不會想到自己免費給後人提供了一條不用付版權費的知名廣告詞。


詩與酒,在中國的文化厤史長河中一直是一種互為髮酵、相互升華、水乳交融的存在。酒,可以成就瑰麗詩篇,詩篇也能因為酒的催髮轉化成文化的佳釀。

竹林七賢好酒、曹操青梅煮酒、李白鬥酒詩百篇,而在我們《文化苦丁茶*中出鏡率最高的囌東坡也大呼:朋友們,詩酒要趁年華。
形形色色的白酒酒瓶
形形色色的白酒酒瓶 Source: chx69/pixabay.com
中國民間的喝酒習俗各異,既有劃拳行令的暢快淋漓,把酒言歡的情投意合,也有自斟自飲的情景愜意,曲水流觴的附庸風雅。
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内的宋代曲水流觞石刻
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館內的宋代曲水流觴石刻 Source: Wikipedia
曲水流觴是千年百來中國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雅事。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中國人飲酒千百年,不乏有李白《將進酒》中描述的揮灑豪邁,但也有醉生夢死,渾渾噩噩的虛度年華。

嗜酒成癮,酗酒成性,酒對人精神意志的影響,同毒品相比遊有何不同呢?

酒,是糧食的精,它不僅越喝越開心,也像一面照妖鏡 ,通過酒量、酒品、酒德,折射出眾生萬象。

一飲一斛,一氣兒70斤白酒的劉伶併非好酒量,只是牛飲。因為在彼時"一手為溢,兩手為掬",一斛十鬥一百升和現在的度量"一瓶兩瓶不算酒,三瓶四平漱漱口"完全不是一個段位。要說古人喝的究竟是甜酒釀還是白酒,估計需要從元代開始才能劃出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明史》中記載的史可法,是真正做到了"酒醉心明白"的楷模——可法善飲,數鬥不亂。可即或是擁有可法這樣的海量,我們依然要絮叨地勸誡大家一句:美酒再好,也不可貪杯。

歡迎點擊收聽SBS中文普通話本期文化時評欄目《文化苦丁茶之——詩酒趁年華》。

史雙元博士,陶敏博士主持人謝欣,與你一起在飄散著酒香的節日裡,共話關於酒的故事。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