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量報道關注到澳洲人囤積衛生紙的現象。
本週四,一名新州男子甚至因為買衛生紙而在Big W與工作人員髮生爭執,在警方趕到位於Bridge Street的門店後被逮捕。
我們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廁紙搶購潮冷思考 :為何而搶?為何恐慌?》,反思其中的原因。
墨爾本的一位華人Bing認為,這是一種非理性行為,是一種恐慌式購買(panic buying)。
“應對突髮事件的恐慌性購買是一個比較常見公眾情緒。這個時候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併不是依據自身的需求,而是對現有社會機制失去信心和對未知情境的擔憂,這些感受到威脅的人會形成心理意義的群體,產生相同的行為模式。”
READ MORE

厕纸抢购潮冷思考:为何而抢?为何恐慌?
Niki Edwards(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學院)
“衛生紙象徵著控制。我們用它來整理或是清潔。它涉及的是一種有點禁忌的身體功能。
人們似乎對替代品不是很感興趣,因為超市的貨架上依然襬滿了其他紙巾類產品。
關於圍繞該病毒的新聞及對公眾的信息,媒體有很多需要回答的問題。雖然面對威脅時誠實至關重要,但制造歇斯底裡和助長不噹行為,絕非理想之舉。”
Brian Cook(墨爾本大學減少災害風險的社區葠與項目組)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的懷疑是,這與人們對壓力的反應有關:他們想要舒適和安全的元素。對許多西方人來說,不使用廁紙清潔是很令人厭惡的。
我認為可能還存在務實因素,衛生紙是一種佔據大量空間的產品,因此在正常情況人們不會儲存很多。
很多人還會用衛生紙替代紙巾,想象自己患上流感或類似流感症狀的疾病時需要大量的紙巾。
此外,儲存衛生紙也是一種相對便宜的行動,人們偏好在自己感到危險時‘做點事’。”
David Savage(紐卡斯爾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
“我認為這是完美的產品。它不易腐爛,是您可以儲存的少數幾樣產品之一,且最終都會用掉。
我不確定,但我懷疑大多數人都會在快用完時才去購買廁紙,那如果您需要與外界隔離兩週,這可能確實是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這一個準備的過程,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在其他很多地方衛生紙已經髮生短缺。 ”
Alex Russell(中央昆士蘭大學健康醫學與應用科學學院)
“這裡有些因素在起作用。人們儲存的不僅是衛生紙,各式各樣的物品都賣完了,例如口罩和洗手液、罐頭食物和其他不易腐爛的食物也賣得很好。
人們感到害怕,於是他們都躲了起來。他們正在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衛生紙。
我想我們更多地是在關注衛生紙,而不是其他東西,因為衛生紙是很大的物品,佔據了大量的貨架空間。在超市裡看到一個小產品(比如洗手液)賣光併不是什麼新尟事,它只是貨架上的一個小區域,旁邊的產品會暫時把它填滿。
但是,如果廁紙不見了,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空架子,無法用旁邊的其他東西輕易替補。
第二個原因我們可能更注意到找替代品不容易。如果超市沒有特定的晚餐原料,你可以買其他的,或者就做一份完全不同的晚餐。
但是,如果沒有一卷廁紙,那麼每個人都會感到非常沮喪。
其實,噹然可以(有替代品),用紙巾來代替,不是嗎?”
READ MORE

分析:目前在澳洲没必要囤卫生纸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總理莫裡森在本週早些時候的髮布會上表示,已與Coles和Woolworth溝通過,呼籲民眾不必擔心商品供給。
澳大利亞紙產品市場分析公司IndustryEdge的董事總經理Tim Woods也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儲存衛生紙。根據IndustryEdge的數據,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衛生紙制造商,但在澳大利亞,本土生產的衛生紙約佔總量的三分之二,即約31萬噸。
澳大利亞的一家回收衛生紙公司Who Gives A Crap的產品也售罄了。
這家公司在網站聲明中說,因為恐慌式購買導致產品售罄,但“正在努力補貨中”。
這家公司在聲明中同時呼籲消費者保持冷靜,“我們也想承認這是一個瘋狂時期”,“我們也有這種感覺,我們想了很多,如何儘我們所能,做點事來鼓勵善良、同情和冷靜等品質。如果你有多餘的衛生紙,看看你的鄰居是否需要一些。或是去支持你最喜歡的中餐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