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談國學 - 詩歌,帶著镣銬起舞的人文情懷

by SBS

by SBS Source: SBS

上週四,中國著名學者於丹教授作客SBS中文普通話《文化苦丁茶》欄目,與本欄目嘉賓主持學者史雙元博士、主持人謝欣,就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進行了對話。


史雙元博士指出,中國文化在海外的交流常常因傳播的標籤化而顯得僵化甚至令人難堪。比如,一說起中國人的傳統生活習慣,就基本上是包餃子。

 

於丹老師表示,無論是詩歌還是禮儀,如果讓其中的意象活起來,讓中國文化首先成全了中國人自己,然後才能被世界所用。因為,文化就是帶在身邊的鄉土。所以,無論是餃子還是飲茶,讓我們身邊的澳洲朋友葠與到自己家中的這個過程,那麼中國文化就活在海外了。

 

詩歌才是中國人的宗教,因為它喚醒了中國的悲天憫人,讓中國人熱愛春天路上的每一朵百合花,在夏天聽蟬鳴,在秋天欣賞落葉,冬天在雪中吟詩, 詩歌讓人們去善待寀茶女,那些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沙場的母親,那些飽受折磨和磨難的窮人,詩歌喚起了我們泛神論的精神。在談到中國詩歌如何在海外產生影響力時,於丹引用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對詩歌的這段評價。她說,中國文化首先要讓中國人能夠活在噹下,才能夠去影響世界;對於海外的華人,要讓中國文化成為帶在身邊的一掊鄉土,深入自己生活的根脈,才能氣定神閒的向外人介紹自己的文化。

 

中國詩歌帶有悲傷色彩,詩歌是蚌裡的珍珠,是痛苦的結晶,史雙元博士也感慨於中國詩歌悲傷色彩的同時,也驚豔於詩歌在語言上的張力,如同帶著镣銬跳舞,在格律的規範下,自由表達著人文關懷。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