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SBS 文化時評欄目《文化苦丁茶》,今天的話題是:後浪
後浪是今年上半年的網絡熱門詞彙之一。這一詞彙源自於今年五四青年節某視頻網站的一篇演講,表達了對“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羨慕,認可和鼓勵。
在本期的文化苦丁茶節目中,嘉賓文化學者史雙元和陶敏博士就“後浪”現象進行了探討。
史雙元老師認為,“後浪”是一種現象,同時“浪”的形成,必定有阻力和破局的決心交會才能形成浪頭。噹下年輕人處境充滿阻力,他希望“前浪”和“後浪”能彙合起來,共同形成聲勢更為壯大的浪頭。
陶博士認為自己是“中浪”,併表示不應該對年輕人過度追捧和羨慕,他認為在很多領域依然存在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更不應該去羨慕這一代年輕人的享樂的生活方式。陶博士認為,雖然這個時代給予了“後浪”很多的選擇,但是真正的選擇還是十分有限的。
嘉賓文化學者史雙元和陶敏博士就“後浪”這個網絡熱門詞彙進行了探討,史雙元老師在說到現代年輕人情感走向趨於孤單時表示,“後浪”這個詞來自於一個有意思的情感故事,在宋代劉斧《青瑣高議》卷七引《孫氏記》裡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換舊人。” 將後浪比喻人世間一代一代的新人不斷地替換著舊人。
史老師認為,雖然對現在年輕人深表同情和擔憂,但年輕人是社會穩定和未來的關鍵,正面引導後浪的力量是合乎社會需要的。
陶博士認為後浪裡的“喪文化”,“佛系青年”,“宅”等標籤都表現出了現代年輕人的很多特點。這種對“後浪”的追捧和鼓勵,也是出於對這些年輕人文化趨勢的擔憂之情。
說到現在年輕人所面臨的挑戰,陶博士談到自己在學術研究上的經厤,說自己在科研界裡的感到了後浪的壓力,
但同時,中國就業市場對年齡的過分重視,以及高學厤持有者過多,導致社會分工不均。陶博士同時也呼籲給後浪更多的可能性。
歡迎點擊收聽本期的文化苦丁茶節目。
嘉賓:文化學者史雙元、陶敏博士
主持:陳藝舒
READ MORE

澳洲COVID-19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必须了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