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音樂、愛情、電影、書籍和心情是世上最難分享的東西,因為它們帶來的感受各不相同,如人飲水。
儘管難以分享,但幾乎人人郤會在某個時刻,像偶遇知音一般,心情與某段音樂或某個樂器突然契合、相見恨晚。正如桓公有號鐘、莊王有繞梁、蔡邕有焦尾、相如有綠綺。
有人把音樂如人類社會一般按三六九等分類,認為流行音樂是商品音樂,因為它的創作動機是以盈利為目的,為消遣而生;而古典音樂的血脈才算高貴純正。

聆聽音樂的獅子 Source: Pixabay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噹一段旋律猝不及防地觸摸到我們的靈魂時,那一刻其實沒有高雅、流俗之分。只是因為愛,所以愛。
本期文化苦丁茶作客嘉賓,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留德音樂家王勇先生和謝欣一同追溯中國近現代流行音樂史,探討互聯網時代催生的神曲和廣場舞曲與流行音樂範疇的變化。在與王勇先生的娓娓交談中感受我們和音樂其實一點兒也不遙遠的距離。

音樂覓知音 Source: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