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專家Ray:長期目睹或經厤家暴的孩子具備行為能力後,喜歡打架鬥毆的比例達85.3%

Child protection

Source: SBS

言傳勝於家教,都說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凈土,可是併非所有的家庭和父母都能明白或實踐這一點。長期目睹父母的暴力行為、受到過份的侮辱,以及恐嚇言語的管教方式,過多的以愛的名義進行的道德綁架,這些軟硬兼施的“教育手段”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某個特定而又毫無徵兆的時間點全面爆髮。前段時間留美北大學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的報道就可管中窺豹。


本台記者謝欣連線了往返中澳間的悉尼大學犯罪學碩士、法務工作者Ray He,聽他用一組組數據來告訴我們,長期目睹或經厤過家暴的孩子具備了行為能力後,在也不歸宿、打架鬥毆、看黃色錄像雜志、小偷小摸,以及向他人彊行索要財物的比例有怎樣的體現?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