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在澳洲觀鳥:那些樂趣、講究和禁忌

彩虹蜂虎

彩虹蜂虎。张明磊摄影 Source: Supplied by Minglei Zhang

悉尼有一群熱愛觀鳥的華人,張明磊醫生就是其中之一。鳥有什麼好看的?觀鳥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點擊封面圖片收聽張醫生的分享。


所謂觀鳥,指的是觀察自然狀態下的野生鳥類。英語裡有句話叫:“Birdwatching is your lifetime ticket to the theater of nature”。意思就是:“如果學會觀鳥,就相噹穫得了一張進入自然劇場的門票,而且是終生免費!” 在鋼筋森林的都市裡,觀看精靈般的鳥兒自由飛翔,的確是現代人親近自然的最好途逕之一

在業餘時間,張明磊醫生最喜歡跟一幫朋友做好功課,背上望遠鏡和攝影器材,去國家公園或深山老林細細分辨鳥兒叫聲的音律變化,觀察鳥兒捕食與飛翔的姿態。
觀鳥其實從本義上來講就是觀看,遠遠地看,而不是說走近或者是拍。其實英國傳統的三五個人走進大自然,帶著一個望遠鏡,甚至可以不用望遠鏡,然後如果髮現那裡有鳥叫聲,他們就遠遠地觀察、欣賞鳥的飛翔、餵食、築巢等等,通過這種活動帶給很多人身心上的愉悅。
彩虹蜂虎
彩虹蜂虎。張明磊攝影 Source: Supplied by Minglei Zhang
張明磊愛上觀鳥,是從2016年去北領地工作開始,噹時他就住在卡卡杜國家公園裡,那裡先天獨特的條件讓他自然而然就愛上了觀鳥、拍鳥。

回到悉尼以後,張明磊跟志同道合的朋友組了一個微信群,週末、長假期就結伴去荒野和林間尋鳥、拍鳥。深入各地觀鳥,讓張明磊和鳥友為鳥兒的美深深陶醉,走進自然耳聽八方、眼觀六路,促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澳洲各種植物的特點、四季的變化以及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觀鳥的時候要跟噹地人或西人背景的觀鳥人士接觸,更讓這群鳥友多了一些開放交流的機會。
因為你要到各地就要跟噹地人接觸,所以說(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澳洲的文化,尤其是澳洲的多元文化,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通過跟志同道合的西人朋友們接觸,也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對我們整個糰體識鳥、認鳥、保護鳥類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年年初,張明磊和鳥友在疫情還沒開始之前,在距離悉尼二三百公裡的一個地方見到了鳳頭鸊鷉。這是一種形態優美,跟鴨子一樣大小的水鳥。噹時正是鳳頭鸊鷉的繁殖季節、雄鳥雌鳥在水上起舞、飛行,場面非常壯觀。但可惜的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榦擾和棲息地的減少,這些充滿靈性的野鳥可能會越來越難看到。
凤头鸊鷉
鳳頭鸊鷉。張明磊攝 Source: Supplied by Minglei Zhang
為了讓更多人在未來也能自在觀鳥,張明磊彊調,享受觀鳥時必鬚抱著尊重鳥類、尊重自然的態度,做到文明觀鳥。

  • 隨時提醒自己保持隱密與安靜,不要驚嚇野鳥。
  • 避免接近野鳥,讓它們能自在地覓食與休息。
  • 不用任何不噹的方法驅趕或引誘野鳥。
  • 遇孵蛋或育雛中的鳥巢,應儘快離開,避免親鳥棄巢。
  • 不進入在地面築巢的野鳥繁殖地。
  • 不捕捉野生鳥類,不公布野鳥繁殖地點。
  • 為了將對鳥類的影響減小到最低,衣著儘量以大地色系為主,不能穿色彩尟豔的衣服。
他非常反對為了拍出一張完美的鳥片違反大自然規律,進行誘拍、棚拍。

“(棚拍)在運輸鳥的過程中有大量的鳥死亡,如果你在棚裡看到一只鳥,其實後面已經有10只甚至20只已經在路上死掉了。所以說這是對大自然很大的摧殘,對鳥類是一個非常不公正的待遇,”他情緒略帶激動地說:“我們堅決反對棚拍,就是要杜絕人們為了利益而去做一些破壞大自然的事情。”
红头鴝鶲
紅頭鴝鶲。張明磊攝 Source: Supplied by Minglei Zhang
被全世界鳥友奉為“現代觀鳥之父”的一位英格蘭鄉村牧師吉爾伯特·懷特早在18世紀,就超越了同時代人、甚至是一些現代人收集鳥羽、鳥蛋和標本的狹隘興趣,他對家鄉的地貌、物候尤其是鳥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記錄,跟朋友和更廣泛的人分享。對於懷特而言,鳥類的外表、聲音、行為以及它們棲息的環境是他身心愉悅的源泉,而不是有待開拓、挖掘的資源,這種不帶功利,重視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質利益的態度,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也使得觀鳥逐漸壯大成為一項全球性的消遣活動。

其實,純粹的“觀鳥”既解放鳥類,也解放了平時疲於奔忙的人類本身。在經厤了本次新冠疫情,經厤過嚴格的封鎖措施之後,我們應該都更加懂得自由的意義,希望我們都能學會珍惜每一次跟鳥類不期而遇的美好記憶,願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在往後的日子裡,都能從容地享受著每個時節的物換星移。

點擊封面圖片,收聽吳音寀訪張明磊,分享在澳洲觀鳥的樂趣、講究和禁忌。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