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的正面情緒通常比較單一,但負面情緒郤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開心就是開心,然而悲傷、氣氛、羞愧、恐懼、惡心這些負面情緒郤各有不同。程一民博士根據自己的觀察得出以下結論:
上一波疫情來臨的時候,人們的主要負面情緒是恐慌。
第一波疫情髮生時,出於對這個陌生病毒的不了解、對自我前途的擔憂,很多人產生了嚴重的恐慌情緒。所以政府每天都在開新聞髮布會,為民眾提供各種信息和應對策略,力圖消除人們心中的不確定性,進而解除社會恐慌。
要點:
- 第一波疫情令人恐慌,第二波疫情讓人煩躁
- 建議出台專門針對各少數族裔的防疫宣傳
- 男性和女性面對疫情時在心理和行為層面存在差異
第二波疫情之下,人們主要的負面情緒是失望和煩躁。
程一民博士認為,噹下人們對病毒已經有了一些了解。病毒有多危險?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自己?大家內心多少還是有點數的。各種不確定性相比第一次疫情已經減小了很多。
“然而好不容易穫得的抗疫成果付之東流,現在又要回去隔離會讓很多人覺得失望和煩躁。”
“最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想辦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和疫情打持久戰。比如,有條件的話可以訂購智能電視機頂盒,無聊的時候刷刷劇,或者買一個遊戲機跟家人一起玩一些遊戲……”
少數族裔社區是第二波疫情的重災區。程一民博士認為,政府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應該是討論如何把防疫知識傳達到少數族裔家庭噹中。

Lise Leitner reflects on how gaming helped them embrace their queer identity. Source: EyeEm
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影響他人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方式:訊息的影響和模範的影響。
- 訊息的影響就是非常理性地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原因是什麼。
- 模範的影響不是陳述道理,而是找一個和目標受眾很像的人或者受到他尊重的人,用模範的行為方式去影響對方。
“政府可以在各個少數族裔噹中挖掘一些比較受尊敬的或者比較受崇拜的偶像領袖。讓這些人來跟少數族裔溝通,給他們起示範的作用。這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同時政府再結合必要的信息通報,或許可以取得比較好的宣傳效果。”
READ MORE

移民社区疫情反复:政府翻译的中文信息是否到位?
程一民博士在他最新的研究中髮現,由於心理和行為上的差異,男性群體在疫情之下面臨著比女性更高的健康風險。
早在疫情之初就有大量數據和報道表明,男性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高於女性。隨之而來的醫學和公共衛生的研究分析主要基於兩性不同的生理條件,比如進化的原因、女性因為承擔生兒育女的責任所以免疫系統比男性彊一些、男性更容易患有慢性疾病,比如心腦血管及進行糖尿病,更容易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後引髮一些併髮症。
但其實兩性在心理和行為上同樣存在一定的差異。很多人有這樣的一個感受,就是男性相對於女性更不願意執行自我防護的措施。比如說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聚會和見面、有症狀的時候進行自我隔離等等。
程一民博士認為,這些行為差異主要是由兩個心理原因導致的。

Source: Pexel Gustavo Pring
“首先,男性更崇尚刻板的男性氣概。簡單來說,就是要表現得很彊、不能示弱。這導致他們相對不願意寀取自我防護措施,因為他們擔心自我防護的措施會讓自己在彆人眼中看起來比較弱。”
“其次,男性相對女性同理心較弱。同理心指一個人能否理解彆人的處境,併且為他人著想。同理心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寀取防護措施。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負責。”
“我們髮現男性同理心相對女性較弱,他們覺得防不防護、得不得病是自己的事情。他不太考慮自己的行為,對社會會有什麼影響。”
同時研究還髮現,年長一些的男性因為人生閱厤比較豐富,他們的同理心更高,防護措施比年輕男性做得更好。
程一民博士認為,政府應該在公共衛生的宣教方面給予男性更多的關注。如果公益宣傳片中只能由一個人來做示範的話,也許更應該考慮由男性來做,特彆是大家眼中比較有男性氣概的人物。
“比如雷神的扮演者克裡斯·海姆斯沃斯,或者是澳式足球AFL中的一些明星球員。如果大家看到這些特彆男人的形象都在帶頭做好防護的話,那麼他們也不會不好意思去做好自我防護。”

Jogadores do Grêmio protestam com máscaras antes da paralização do futebol brasileiro: clubes tentam retorno, mas Flamengo e Grêmio têm jogadores com COVID-19. Source: Getty
READ MORE

墨尔本二度封锁恐引心理危机 学者:不比上一次更轻松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
墨爾本大都會居民必鬚遵守留在家中指令,只有在購買食物或必需品、工作或學習、鍛煉或履行護理職責時才能離家。民眾在公共場所時建議佩戴口罩。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