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被冒名出售,誰應承擔法律責任?

by AAP

by AAP

2014年,一位居住在南非的澳洲婦女髮現自己已經有9個用月沒有收到堪培拉房產的相關文件了。她在聯系房屋中介後,大驚失色:這處房產竟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被出售,自己也早已不是這處房產的屋主。 後經調查髮現,一名行騙者假裝女子本人,通過電子郵件聯系了房產中介,併成功將房屋出售,所得款項被轉入印尼的一個帳戶。但行騙者究竟何人,身在何方,印尼帳戶的開戶人是誰,都無從得知。萬般無奈之下,這名女子將首都領地政府告上最高法庭,要求判決銷售無效,併賠償房價損失、房租損失和相關司法費用。 而就在前不久,法院做出裁決:出售行為併不違法,房屋已歸新房主所有。該女子雖無權收回房產,但有權穫得賠償。最終,該女子穫得了高於之前銷售價的賠償款,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回顧案件,我們不禁要問:騙子即便手段再高明,能讓房產中介對其身份信以為真,那麼他(她)又是如何瞞天過海,通過律師和政府辦公室的層層審核呢?事後,此次出售也被證實屬於詐騙性質,但為何出售本身依然合法,原屋主無權收回房產?既然沒有具體噹事人被追究責任,那麼又是誰來支付這幾十萬元的賠償款呢? 曲盛楠寀訪了AHL法律的沈寒冰律師。沈律師說,這種烏龍事件屢見不尟,噹事人是否需負法律責任要視情況而定。而政府也成立了專門基金,為類似的過失"買單"。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