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厤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社會的髮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很多人都說現在“年味兒”好像不似以前那麼濃了,在中國都是如此,在海外的孩子很多對“過年”就更是陌生。
崔述涓Grace是墨爾本一家幼兒園的華人老師。在家裡,她很注意維護中華傳統,每年除夕都要豐盛地做上一桌好菜,有餃子,還有必不可少的一道魚,取“年年有餘”之意。
除了給自家孩子包紅包,講年的由來和各種故事。崔述涓還會告訴她所在幼兒園的孩子什麼叫農厤新年,為什麼要慶祝這個節日以及華人的一些慶祝傳統。
READ MORE

怪兽、红包、舞狮……澳州“华二代”如何认知农历新年?
崔述涓的幼兒園位於非華人區,孩子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這不妨礙老師們很有儀式感地帶孩子們“過年”,告訴他們除了中國之外,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包括韓國也都會慶祝農厤新年。
她的韓國裔同事也會從家裡拿來兒童韓服,給孩子們穿上拍照,併且為他們解釋這樣著裝的含義。還有一次,幼兒園邀請了一位新加坡孩子的爺爺來介紹農厤新年文化。
“他從家裡帶來一個類似於中國舞獅的頭飾,帶著小朋友跟他一起躍動。噹時反響特彆好,他們很高興。”
READ MORE

【正在行动】:“华二代”不CARE过不过农历新年,您介意么?
崔述涓說他們幼兒園會慶祝各個文化背景的節日,比如開齋節、排燈節。
“儘量在從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了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有著各種文化,我覺得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好。”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相關新聞和信息用63種語言報道,請訪問: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