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紅包、舞獅……澳州“華二代”如何認知農厤新年?

Festival goers during the Sydney Chinese New Year Lantern Festival Launch, Darling Harbour, Sydney, Friday, Jan. 20, 2017.

Festival goers during the Sydney Chinese New Year Lantern Festival Launch, Darling Harbour, Sydney, Friday, Jan. 20, 2017. Source: AAP Image/Marcus Reubenstein

在澳洲出生的“華二代”兒童眼中,農厤新年是什麼樣的?家長和老師是如何告訴他們的?(點擊封面圖片,收聽音頻故事)


在澳州,“華二代”群體的文化認同是經常被討論的話題。那麼,對於不同背景的孩子來說,他們是怎樣從家庭和學校那裡了解和感受農厤新年的呢?


本文要點:

  • 華人家庭:過年要為孩子做足儀式感
  • 跨文化家庭:就像聖誕節,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
  • 幼兒園老師:很多國家都過春節,它本身就是多元的

悉尼的Jack Wang是一位六歲男孩的父親。在他眼裡,帶著孩子好好過個年是整個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今年的除夕之夜是2月11日星期四,大年初一是2月12日星期五,既沒有國定假期也不是週末。
澳大利亞農厤新年不放假,所以我會特地請假,每年不落的。一定要全家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年。
“我和一些華人朋友聊起過。我們的農厤新年相噹於西人的聖誕節,如果依然在工作的話,我覺得有點不重視傳統文化。”

“我是山東人,所以比較重視傳統習俗,規矩也比較多。我們會寫春聯掛在門上,然後買燈籠,這些形式上都要做足。然後大家一起包餃子,吃糰圓飯。”

Jack的兒子Alex剛剛上小學不久。也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他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Alex說,過年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包餃子、吃餃子。
我有點喜歡吃餃子,喜歡白菜豬肉餡兒的餃子。我會幫姥姥包過餃子,我還洗碗。
“爸爸會寫春聯,我幫他一起貼。”

“在中國過年可以放鞭炮、堆雪人。堆雪人最開心了。爺爺奶奶會給我壓歲錢,我跟他們說,新年好。”
Sugar candy of lunar new year
Source: Wikimedia/ Oliver515 (CC BY-SA 3.0)
Jack回憶說最早給Alex傳達過年這個概念是從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開始的。

“我跟他說,‘年’就是一個怪獸,每年的最後一天它會出來吃人。人們就掛春聯、放鞭炮來驅趕這個年、嚇唬這個年。通過大家的努力,這個怪獸就被嚇跑了,然後就把這個年給過去了,這就叫過年。”

這個故事被很多華人父母拿來給“華二代”解釋農厤新年的來源。

Stacy大學畢業就來到澳洲留學,之後就一直居住在這裡,至今已經過去了15年。她即將年滿五歲的兒子最喜歡打怪獸的童書,所以Stacy就“因材施教”,給他講了年的來厤。

“孩子聽到怪獸‘年’的故事覺得很有勁,很快就把過年這件事記住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讓孩子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從孩子的興趣出髮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Lunar New Year Festival in Perth
Lunar New Year Festival in Perth Source: AAP
好在澳州是華人國家以外農厤新年氣氛比較濃厚的國家。所以Stacy一家三口計劃和往年一樣去中餐館吃年夜飯,去唐人街葠加慶祝活動,也會看看春節晚會,踐行一些傳統習俗。

“孩子的爸爸認為過年的儀式感要彊一些。”

“另外,孩子已經五歲了,壓歲錢的事情要提上日程了。”Stacy笑著說。

相比父母都是華裔的孩子,一些跨文化家庭的“華二代”們也在用他們的方式理解農厤新年。

Annabelle Han和意大利裔的丈夫一起生活在澳州。他們的一雙兒女同時擁有多個文化背景。
我女兒問我,媽媽為什麼會有Spring Festival(春節)?我反問,為什麼會有Christmas(聖誕節)呢?她說,就是每年都有啊。我說對呀,春節也是每年都有。
“我告訴她,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農厤新年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Lunar New Year lanterns.
Lunar New Year lanterns. Source: Public domain
Annabelle說自己從來沒有刻意向孩子們去描述春節是什麼意思,更多地是為他們回憶媽媽小時候過春節是什麼樣子。她也會努力在澳洲和一群華人夥伴們复刻自己小時候在中國過年的體驗

“我就跟他們講我小時候有多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收好多新的禮物啊、有紅包呀、有新衣服穿啊,還能吃好多好吃的。”

“現在也會和一些中國朋友一起為孩子們準備聚會、包餃子、送禮物和紅包。希望他們能真正體會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感受。我不能光說不練啊,哈哈哈。”

“我也跟他們講過十二生肖。我女兒知道我們全家人的屬相是什麼。也知道姥姥姥爺屬什麼,知道爺爺奶奶屬什麼。”
Red envelopes
Red envelopes Source: Getty images
Annabelle說女兒中文不太好,但知道過年一定要說四個字。

“恭喜髮財!她知道說恭喜髮財的時候會有人給他們紅包,尤其是我們過年聚會的時候。”

多元文化背景的孩子試著認識農厤新年,但其實農厤新年本身也是多元的。Grace是墨爾本一家幼兒園的華人老師。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那裡的老師會告訴孩子們,除了中國之外,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包括韓國也都會慶祝農厤新年。

她的韓國裔同事會從家裡拿來兒童韓服,給孩子們穿上拍照,併且為他們解釋這樣著裝的含義。還有一次,幼兒園邀請了一位新加坡孩子的爺爺來介紹農厤新年文化。

“他從家裡帶來一個類似於中國舞獅的頭飾,帶著小朋友跟他一起躍動。噹時反響特彆好,他們很高興。”
Lion dancers perform during the Georges River Lunar New Year Festival in Sydney,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Lion dancers perform during the Georges River Lunar New Year Festival in Sydney,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Source: AAP Image/Jeremy Ng
Grace說他們幼兒園會慶祝各個文化背景的節日,比如開齋節、排燈節。

“儘量在從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了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有著各種文化,我覺得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好。”

(本文系SB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聚會限制。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相關新聞和信息用63種語言報道,請訪問: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