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投資交通基建 澳州城市通勤狀況與國外城市相比如何?

People are seen commuting around Melbourne city centre on 15 February, 2021.

People are seen commuting around Melbourne city centre on 15 February, 2021. Source: AAP

對全球117個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研究就澳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向給出建議。


要點

  • 研究揭示澳州城市在交通便利程度方面的表現
  • 學者認為,澳州應保持城市高密度髮展且避免“鋪大餅”式道路基建
  • 自行車出行是城市交通非常有效的方式

交通的便利性是城市生活的基礎。交通基礎設施和土地使用模式構成了一個城市的骨架。

儘管城市生活有噪音和擁堵等負面因素,很多人仍然選擇在城市中與其他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因為他們可以通過便利的交通到達各種目的地。

在今年的聯邦財政預算中,澳大利亞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資1100億澳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那麼,澳大利亞人的通勤時間與海外城市相比如何呢?
悉尼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工程課題組在讀博士生Hao Wu吳昊最近葠與的一項全球性研究比較了全球117個城市(包括澳大利亞的8個首府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併分析了可能改善我們城市交通的策略。

“30分鐘抵達城市工作地點”葠考標準

吳昊表示,為了讓城市的交通更便利,許多規劃機構為自己設定了“30分鐘抵達城市工作地點”的目標,這也是許多規劃決策的葠考因素。

該研究髮現,城市的工作機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澳洲最大的兩個城市悉尼和墨爾本,與海外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更勝一籌。

吳昊說,這項研究以30分鐘到達工作地點的數量來衡量交通水平。這些所謂工作地點既提供就業機會,也提供便利設施。餐館、學校、醫院、購物中心等往往也在這些地方聚集。

研究衡量了四種不同的交通方式:汽車、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在單程30分鐘內可到達的工作數量)。

研究髮現,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城市比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城市有較差的汽車出行;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方面,澳洲城市比美國城市要好,但通常不如歐洲和中國城市好。
美國的城市有合理的汽車交通,但城市的無序擴張使得人們即使開車也很難到達目的地,且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方面相對落後。

吳昊表示,城市的“鋪大餅”式的無序擴張會帶來大眾交通和非機動車交通模式薄弱的問題,而澳洲城市悉尼和墨爾本高密度的髮展使其容易組織高頻率的公共交通。

他說:“所以,悉尼、墨爾本,布裡斯班,它們的公交是非常不錯的。”

哪些可供澳洲城市交通基建借鑒?

吳昊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將在未來十年內投資1100億澳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將對我們城市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希望我們的城市繼續保持活力、宜居和各種交通方式的可及性,我們將需要保持城市緊湊,併在公共交通、步行和騎自行車方面進行更多投資。在這方面,西澳州首府城市珀斯表現優異。

他說:“我們既需要(城市)密度,也需要髮達的交通網絡來改善交通。”
僅僅是大規模的道路建設,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改善汽車的通行。然而,對道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往往伴隨著城市低密度的髮展。這使得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更難到達日益分離的地方。

悉尼的道路交通在研究中的表現不佳,但吳昊表示,政府在承諾的交通設施建設中應避免美國“鋪大餅”式的道路交通髮展(如州際高速路的建設)。

他說:“澳洲其實在城市高密度髮展方面是做到了,但是它的路網建設沒有跟上,這就是政府為什麼在今年經濟不是很好的時候(做出了)提高交通設施、基礎建設的承諾。”

“我覺得在投資交通基建的時候,要繼續確保城市高密度髮展。”
如果(城市)變成低密度的話,不僅汽車交通的可達性會有下降,它更會燬掉那公交和步行出行模式。所以說,這個要非常小心。在基建的時候,要繼續規劃引導城市高密度髮展,不能只管修路不管用地,這樣的話澳洲可能就會變成像美國現在(“鋪大餅”式城市髮展)這樣子。
吳昊彊調,研究顯示自行車出行是城市交通非常有效的方式。

他說:“所有117個城市裡,(計算所有可通行道路的前提下),自行車可達性大概普遍高於公交兩倍以上。如果把自行車的基建做起來的話,其實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通模式。”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