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Norris的兩個在上海實習的朋友最近回澳洲的時候告訴他:Michael,從你之前在中國的時候到現在,中國最大的變化是,很多時候你可以出門不帶現金了。這讓Michael很感興趣。他對自己在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習生活經厤仍然記憶猶新,那時候用現金的時候很多,驗鈔機到處都是。他大概2年沒去中國了,想去看看中國是不是實現了無現金化的改革呢?最近,他剛好有機會去上海,便就利用這次機會做了一個不帶銀行卡和現金只帶手機旅行的試驗。
Michael在旅行的過程中,有一些經厤讓他印象深刻,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在用手機支付。人們印象中不怎麼擅長下載手機應用的中老年人也在使用手機支付。會看到有些爺爺奶奶輩年齡的人在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去買日常用品,這讓他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只用手機進行支付的旅行也併不是一帆風順。Michael在接受SBS普通話節目寀訪時表示,大部分的商店都會把支付方式的標志放在很明顯的地方。大一點的商店外會有支付寶和手機支付的標志,有些小的商店,可能需要詢問才能知道。有些時候,他也碰到一些問題,比如出租車,併不是所有的出租車都接受電子支付。還有地鐵,有些地鐵站支持電子支付,有些不支持。他有一次在地鐵站給公交卡充值的時候,髮現不支持手機電子支付,所以需要尋求排在他身後的人的幫助,他通過電子支付的方式和對方交換現金,然後再給公交卡充值。中國人可能會認為從國外來的人可能壓根不會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這一點也讓他覺得很有意思。他認為信任感也很重要,他在寀訪中說道:在地鐵站,一位陌生人靠近跟你說我給你電子轉賬100塊,然後你換給我100塊現金好麼?我想給公交卡充值。你會覺得很奇怪。
關於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問題,Michael也併不是沒考慮過。他說,他看過一些網絡安全的報告,尤其是在今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日,探討了不少網絡安全的問題。具體來說有,免費網絡和充值站點安全等問題。為了避免安全隱患,他在用手機電子支付的時候,一般不會用免費網絡或商店提供的網絡,而是切換成自己的電話網絡來進行支付。他不怎麼擔心的另一個原因是,如果用一段時間支付寶的話,系統會分析使用者的消費習慣,併且會通過打折等優惠信息給使用者推薦餐館等產品。比如,系統分析出Michael喜歡川菜和湘菜(看來是能吃辣的主兒),所以會給他推薦四川或湖南菜館。
Michael也知道,使用這樣的支付系統,意味著會把相應的數據提供給對方。不過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它們會努力保護用戶的數據安全。他也設想過,如果它們被髮現把數據提供給第三方,那麼會讓用戶對它們產生不信任感,人們就不會再使用了。這樣的醜聞對它們會是致命的打擊,所以這會促使他們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
Michael對澳中兩國的去現金化電子支付方面的進步也髮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覺得澳大利亞和中國在去現金化支付方面做的都很不錯。澳大利亞的感應式支付方式非常流行。他表示,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應該統計過,在澳大利亞,80%的轉賬都已經不用卡了,人們從ATM提取現金的高峰也是在好幾年以前大概是2009年和2010年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去現金化趨勢正在進行。不過,中國的手機電子支付方式的進步也令人吃驚。從兩面性的角度來看,兩個國家都往去現金化的方向走。只不過走的路逕有所不同,中國注重手機支付,感應式支付在澳大利亞更流行。基於這樣的情形,他認為都各有優缺點。如果從支付的過程來看,感應式支付要比手機電子支付更快捷。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應用可以分析你的消費習慣等方面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可能更超前一些。澳大利亞在去現金化方面已經做的足夠好了,不過如果可以減少非現金支付的手續費,在即時到帳方面有所進步的話就更好了。今年年底澳大利亞可能會有NPP(New Payments Platform)新的支付平台,可能就會有所改進了。這些只是很小的障礙,大的變革和方向已經明晰。
他還對前往中國旅行的澳大利亞人作出了建議,如果是經常往來澳中兩國的人,用手機支付是行得通的,併且更方便。如果只是去旅遊的,他覺得辦個中國的銀行卡併且開通手機支付有點兒麻煩。需要看具體情況來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