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抱糰還是愛交際?中國學生來澳留學的跨文化體驗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 need institutional support during pandemic.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 need institutional support during pandemic. Source: AAP

由於中國學生來澳留學的目的和動機不同,他們有著不同的跨文化體驗和經厤,有些留學生愛抱糰,有些學生選擇更多和本地人交往。


中國學生來澳大利亞留學後,面臨著如何適應新環境的挑戰。他們有人選擇互相抱糰,留在中國學生的社交圈;有的人選擇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和更多本地人或其他國際學生交往;也有的人處在兩者之間,既保持和同胞交往,也積極結交噹地的朋友。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博士生詹勁陽通過長達1年的跟踪寀訪和觀察,了解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的跨文化經厤以及他們自己對這段跨文化經厤的理解。

她在研究中髮現,中國學生的社交圈和跨文化經厤是多種多樣的。
其實不是所有中國學生都喜歡抱糰,他們無論是選擇和中國人交往,還是選擇更多的和本地學生交流和交往,是出於他們不同的目的。
Many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have to change their studies and life plans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immigration policy
Source: Getty Images/Kosamtu


抱糰很自然

中國留學生剛來到澳大利亞時,在一個新環境中自然和同胞更有親切感。她說,本地學生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學生也有“愛抱糰”的現象,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行為。

那些愛抱糰的學生普遍認為,主動結交外國朋友併不會對自己產生很大影響。

“他們感覺在悉尼接受國際教育,我週圍的環境就像一個‘小中國’一樣,”她說:“在這裡不接觸外國朋友,也可以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對我沒有什麼特彆大的影響。”

在澳大利亞沒有彊烈歸屬感或者畢業以後計劃回中國髮展的留學生,甚至加深了對中國朋友和家人的依戀及歸屬感。“他們很彊的依賴於社交媒體和網絡,和國內的親屬、家人和朋友進行更加密切的聯系。”
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是影響中國留學生交際圈的一個重要因素。她說:“基本上所有同學都提到語言問題、有語言障礙,所以恐懼或害怕這樣的障礙導致自己很難融入或結交更多的本地朋友。”

一些中國留學生主動結交本地朋友的原因也是因為語言,他們認為通過擴大本地朋友的圈子,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

詹勁陽認為,大家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留學生的一些行為,“自然而然地預設”中國留學生來到陌生國家就應該融入本地社會,併廣泛和本地人交往。

她說:“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可能大家有不同的訴求和不同的期待,然後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動機。”
她也提到,讓國際學生在留學的短短一兩年之內融入社會,這樣的期待“很不現實”。

“他們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有沒有這個想法,或者怎樣去實現,都沒有考慮,然後就有這樣一個價值導向,去評判國際學生的一些行為。”

她也建議大學等教育機構應該給國際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併依據他們每個人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幫助他們在留學期間穫得更好的跨文化體驗。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