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雙語環境下的親子閱讀需不需要“念一句,翻譯一句”?
李量博士認為,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親子閱讀時讀的是英文書的話,那還是要儘量說英文。但某種情況下,有些詞就算是孩子拼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可以用中文給他(她)解釋一下。如果孩子能用英文思維去理解書本內容的話,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再用中文講一遍。另外,家裡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稍微复雜點的中文書或英文書作為睡前故事。可以是同一本書的中英文兩個版本,先念一本英文的,再念一本中文的,方便兩個方面同時切入。
此外,李博士建議,親子閱讀時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念出來。比如,在看封面時,家長可以讓小朋友去猜書裡可能會有那些角色,可能會有什麼故事,讓他們充分展開想象力。同樣還可以根據書上圖片的內容讓孩子們猜可能髮生的戲劇衝突。一本書可以用多種方式反复地去讀,反复地去討論。這個過程可以根據孩子的興奮點來決定具體內容。
說到親子閱讀的目的,李博士總結了三點。首先是為了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其次到了孩子5-6歲時可以增加他的識字量;第三就是要增加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親子閱讀對學齡前後兒童的語言準備非常重要。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more devices a child had access to, the less they read in general. Source: LightRocket
提問: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分級讀物,家長應該怎麼陪著一起念?
孩子上學後一般都會從學校拿回家一些分級閱讀的故事書,家長需要花時間和他們一起閱讀。讀完之後最好提一些無法從故事書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提煉和感悟回答。這對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
提問:如果家長的英語不夠好怎麼辦?
李博士表示,親子閱讀最主要的是要保證閱讀的時間,同時保證互動的質量。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不要擔心英文不是我們的第一語言,不要擔心自己的髮音,因為學校的老師會幫助孩子語音的髮展。家長的責任就是和孩子們一起共享閱讀的美好時光,這對孩子將來的髮展非常有意義,而且不單是語言方面。
請點擊音頻收聽完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