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極簡生活?
極簡生活不是不買車。
極簡生活不是家裡只能有100件物品。
極簡生活也不是不化妝。
極簡生活是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物質和非物質最大程度的簡化,從而提高精神的自由。
我們身邊的極簡生活主義者(Minimalist)
Phoebe,做有機棉的上海人
兩年前開始嚐試過極簡的生活。因為伴侶收藏的CD和書很多,目前還奮鬥在清理和捐贈的漫漫長路上。自己也曾經喜歡囤,因為父母一代舍不得扔東西。
Isabella,唱《北京歡迎你》的德國人
喜歡自己的衣櫥和家裡物品都井井有條。曾經從歐洲搬到中國又搬到澳大利亞,所以養成了極簡的好習慣。可是髮現自己的電子文檔和電子雲不夠精簡。覺得自己達到了半個極簡生活。
Julien,看《紅樓夢》的法國人
極簡生活的倡導者。和伴侶住在市中心一間小公寓。沒有汽車。很少買有包裝的物品併實行回收和再利用。社交生活保持極簡。最近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10天不喝咖啡、不用臉書,每天處理掉6個物品的挑戰。
極簡生活的意義所在?
極簡生活源於西方,是人們在地球資源日漸缺乏、環境日益惡化的語境下,對人和物質的關系的重新審視。他們髮現,人併不需要很多東西才能活下來。物質簡化以後,精神壓力反而小了。
Phoebe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父母很舍不得扔東西,這樣的習慣 是噹時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戰爭和災荒使人感到充滿危機,總是想存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可現在很多物件都可以電子化,寀購流程也越來越方便。是否還需要擁有很多呢?Julien說他和鄰居會共享一套工具,因為工具是不會頻繁使用的物品。
我們說外彊中榦,是否抓著很多物件不放,也顯示了內心的不安全感呢?
怎樣過上極簡生活?
消費:
回收利用瓶瓶罐罐
用布袋購物減少包裝
定期清理衣物,處理掉非必需品
理性消費,不囤貨
飲食:
減少刺激食物的攝入
社交:
只關注最需要的社交頻道
減少使用社交軟件的時間
定期清理郵件和消息
言語:
表達簡練,不羅嗦
減少過於激動的情緒浪費
行為:
做事專心,不一心多用
生活:
明確併堅定目標
不隨波逐流
總的來說,極簡主義生活方式鼓勵大家不盲目、不攀比,放棄多餘的欲望、社交和物品。
極簡生活和你
清理那些囤積在落灰的角落的物品。不做剁手黨。我們併不一定要成為極簡生活主義者,但是其簡化生活的精髓大家不妨嚐試。
如果你正在試著過極簡的生活,或者對此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