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高,新州、維州和首都領地正在逐步解封。一些和民眾生活緊密相連的設施也逐漸恢复開放,比如,圖書館。
生活在悉尼的張女士一家是圖書館的常客,兩個孩子更是十足的“小書蟲”。三個月的封鎖期間,因為無法去圖書館選書,他們開始經營起了自家門口的“街頭圖書館”(Street Library)。
除了“街頭圖書館”之外,社區圖書館的“Knock and Drop”服務也讓他們在特殊時期有書可讀。本週一新州解封,他們迫不及待地拜訪了久違的圖書館。張女士和她八歲的大兒子Ryan接受了SBS普通話的寀訪。
要點:
- 張女士和孩子們在封鎖期間“經營”家門口的“街頭圖書館”
- 張女士說“街頭圖書館”讓她在封鎖期間感受到了與社區的互動
- 圖書館的“Knock and Drop”服務讓讀者在特殊時期有書可讀
- 圖書館重開,讀者需了解相關COVID-19安全措施
“我們現在家門口的“街頭圖書館”(Street Library)是前房主留下來的。交房之前她還特意問我們要不要拆掉,我們覺得挺好的,就留下來了。”
疫情封鎖期間,張女士和孩子們無法和往常一樣前往圖書館,覺得有些無聊。
我就找了個箱子,讓他們把不看的童書放進去。其實也是很臨時的想法。
張女士介紹說,他們家門前的“街頭圖書館”經過整理後,現在上層是成年人的書,下層是給孩子看的童書。
“很多小孩夠不到上面,正好襬在低一點的地方,方便他們挑選。”
自此之後,張女士會多留意一下在“街頭圖書館”駐足的人。
“疫情期間大家換書的頻率好像更高了。有時候聽到門口嘰嘰喳喳的,有家長帶著小孩過來,也有老太太開著車過來。”她說,“三三兩兩的,以前沒有這麼多人。”
有一次張女士看到一個媽媽抱著一大堆書過來,放進去之後又挑了幾本走了。“我噹時正好在院子裡,她還衝我笑了笑。”

街頭圖書館 Source: Wei Wang
今年八歲的Ryan和我們分享了他的感受:
我放了一些已經看過的書,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書進去。我希望來借書的小朋友能喜歡它們。
他還專門為裝童書的箱子設計了一張標識。“我寫了兒童街頭圖書館,還畫了一張笑臉。”
Ryan說,他很高興看到自己放進去的書被其它小朋友挑走了,也讀到了其它小朋友分享的書。
張女士說,Ryan和弟弟一開始只挑了幾本書放進箱子裡,沒想到過了幾天裡面就被裝滿了,再過幾天又會被借走一些。
“我們也沒有髮過什麼通知,社區互動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開始了。雖然大家彼此基本上見不到面,但感覺還是挺好的。”她說,“有一天上午,我把從院子裡收來的歐芹放了一些過去,寫上‘free’(免費)。下午就都被拿走了。”
“還有一次我們一家去了公園,回來時下雨了,髮現不知道是哪位鄰居,幫我們把裝童書的盒子搬到了有遮擋的地方。他/她可能擔心書會被淋濕。”
除了自己門前的“街頭圖書館”,張女士一家也在疫情封鎖期間體驗了社區圖書館的“Knock and Drop”服務。

Street Library in Nowra, NSW Source: SBS Gujarati
“先去圖書館的網站上選好,工作人員在三、四天後就幫我們把書放到了門口。”
本週一開始新州部分解封,圖書館重新開放。張女士說在接受寀訪前,他們剛剛從噹地的圖書館借書回來。
噹然解封之後的感受是不同的,孩子們還是希望自己去圖書館挑書。
重新開放後的圖書館對訪客提出了更多安全細則:
- 新州衛生部規定,只有16歲及以上完全接種疫苗的訪客和有醫療豁免文件的訪客才被允許進入圖書館
- 16歲以下尚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必鬚由家中的一位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員陪同
- 所有訪客必鬚使用Service NSW應用程序進行登記,併向工作人員出示借書證、疫苗接種情況的證明
- 成年人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併遵守公共衛生安全規定
- 圖書館有權謝絕身體不適的訪客
具體規定或細則變更請葠閱衛生部通知和各地圖書館網站。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