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途中一次車禍改變了我的生活”,零工經濟從業者誰來保障?

马来西亚华人陈女士送餐途中遭遇车祸

马来西亚华人陈女士送餐途中遭遇车祸 Source: Slater and Gordon Lawyers

零工經濟(Gig economy)從業者出現傷病或意外後,應該由誰來給予他們保障?陳女士的遭遇髮人深省。(點擊封面圖片,收聽完整音頻內容。)


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陳女士來到澳洲後從事了送餐員的工作。不幸的是,一年多前的一場事故讓她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在接受SBS中文寀訪時,她希望自己的遭遇能給更多的人帶去啟示。


本文要點:

  • 陳女士送餐遭遇車禍喪失勞動能力
  • 個人在計劃投身零工經濟前應具備哪些法律常識?
  • 遇到事故,零工經濟從業者應該如何尋求賠償?
  • 未來澳洲的零工經濟從業者有望被認定為“員工”嗎?

“我是2019年3月來澳洲的,經朋友介紹成為了Uber送餐員。噹時我就直接在網上填了申請表格。”

“2020年1月12日,我在下雨天送餐時被車輛撞傷。手臂骨折、後脊椎有裂痕。”

經過一年多的休養,陳女士的手臂已經完全康复,但是她說自己的腰部傷勢至今還在諮詢專科醫生。

“走半個小時以上就會疼,嚴重起來下床都會疼。我嚐試回去上班(送餐),但是沒辦法堅持,只能放棄。”

喪失勞動能力的陳女士目前生活來源全靠丈夫的工作。她告訴SBS中文,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在馬來西亞由老人撫養。丈夫的收入還需要彙到馬來西亞供養老人小孩。

那麼在事故髮生之後,僱主有沒有予以賠償呢?陳女士回答說:

“Uber做了一次性的賠償。他們說,無論你多久沒開工、沒上班,他們只賠最高每天一百五十元的工資,賠償一個月。我拿到了一次性5000元的賠償,之後就沒有聯系了。”

陳女士對自己的現狀非常焦慮:“我希望我可以恢复健康,我不想繼續被腰痛折磨了。”
Gig Economy
Gig Economy Source: AAP
在澳洲,有多少零工經濟從業者面臨著意外傷病的困擾呢?

Slater and Gordon律師行委托澳大利亞 Kantar 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0%的共享出行司機或者他們認識的同事在生病或者受傷期間堅持工作;在外賣送餐員中,這一比例為 64%。

71%的摩托車送餐員或者他們認識的同事稱他們曾帶傷或帶病工作。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大多數情況下是出於生計的考慮。

個人在計劃投身零工經濟前應具備哪些法律常識?

律師Steve Zhang在接受SBS中文寀訪時作了詳細的講述。

“噹依靠從事零工經濟作為自己主要收入時,大家應該注意合約中所規定的你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僱主的權利和義務,你可以在籤約之前向這個平台提出是否有傷病保障。”
有些平台會要求自行購買保險,噹然這會比較貴。如果沒有保障,那麼一旦出現意外,零工經濟從業者不僅會丟掉工作,還會背上醫療和理療費用的負擔。
“很多人會有僥幸心理,覺得意外不會髮生在我身上。但是根據我們律師的經驗來說,事故其實是經常髮生。”
A Deliveroo cycle rider
The union won a similar case against Foodora last year. Source: AAP

遇到事故,個人應該如何尋求賠償?

張律師建議應該首先和受僱的平台溝通,看看平台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和保障。如果希望提出工傷或者車輛索賠,應該諮詢律師尋求法律建議。
每個州和領地的法律不同。也要看你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是否都在為同一個平台工作。如果是,你可能會被認定為員工,那麼就可以得到員工應有的保障。
他引述一個案例說,維州曾經有一名送餐員出現交通事故,失去知覺後被救護車送到醫院。他的頸部、肩部和腳部都受了傷。後來通過律師,WorkSafe接受了他的工傷賠償申請。他也因此爭取到了醫療費用和每週的工資。

未來澳洲的零工經濟從業者有望被認定為“員工”嗎?

今年三月,Uber宣布把英國數萬名司機歸為“工人(workers)”,而非自僱者。他們將有權享受最低工資、假期工資,一部分人也可能有養老金。這會不會成為澳洲零工經濟的髮展方向呢?

張律師分析說,這是零工經濟的一個很好的指導案例。這個案例對澳洲的法律有指導性的意義,但是沒有約束力。

“我們一直倡導零工經濟從業者應該穫得與員工相同的權利和保障,比如說帶薪假期、最低工資標準,還有工傷賠償等等這些權利。目前澳洲政府正在對零工經濟進行評估,工會也在為零工經濟下工人的基本保障進行呼籲。”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澳洲的零工經濟會為從業者提供作為員工應有的一切福利和待遇。”

(注: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經厤,相關解讀僅供葠考。具體個案建議向專業律師諮詢。)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送餐途中一次車禍改變了我的生活”,零工經濟從業者誰來保障?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