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從湖南長沙來到澳洲求學的Ivy Yao,在學期間開始關注起代購產業,她逐漸積累實力,創立了跨境電商事業,併在2016年正式成立AU Life,專營澳新和中國市場的進出口貿易。
要點:
- Ivy髮現個體代購商無法滿足全中國市場對澳洲產品的需求
- Ivy創業之初經厤許多挑戰,得不停地了解變動很快的中國市場
- 面對澳中緊張的貿易關系,Ivy有彈性的應對之道
Ivy Yao本科和研究生都在QUT專攻國際進出口貿易(International Business),啟髮她對貿易的興趣。
就學時,她髮現,自從2008年中國食品危機爆髮以來,因為澳洲品牌對中國人而言,“是來自比較乾凈、健康的環境”,因此,中國市場對澳洲乳制品和保健品的需求急速上升。然而,許多澳洲產品在中國是買不到的,只能靠在澳生活或求學的親友幫忙,因此產生了代購的職業。

Source: Ivy Yao
代購的行業,背後是整個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
Ivy Yao表示,一般而言,代購會到澳洲本地的葯房和超市,購買奶粉丶保健品等,掃光整個商品貨價,演變成很多代購買不到貨、就連噹地的媽媽也買不到貨。
她分析,本地的超商進貨量設定為服務噹地社區,併不能滿足代購和整個中國市場,更何況許多澳洲的品牌方,併未計劃要出口商品。於是,產生了代購面臨囤貨壓力丶產品量無法規模化、以及部分代購的個人行為等負面效應。
Ivy Yao上學期間,就開始思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併有了跨境電商的雛形,以企業的名義集合許多代購商,併由企業為窗口,去和品牌方批貨、談合作等。
一畢業她就嚐試創業,目前已成功拓展事業版圖,於2018年落地湖南長沙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Source: Ivy Yao
很多時候,人家會問我你其實在澳洲髮展得也挺好,為什麽要回國?回去湖南?
Ivy Yao表示,選擇落地湖南考量更多深層的面向,包括:園區提供完整的軟、硬體支持;以及對於澳新品牌方抵達中國市場時,需要專業企業對接等。
她坦言,經營進出口貿易生意以來,一開始“挺難的”,尤其在變動速度很快的中國市場,她需要不停地去了解市場後和經銷商對產品的需求。
Ivy Yao認為,2014至2018年屬於事業的積累期,經過一點點地擴張,慢慢建立了成熟的生意渠道,才能擁有穩定的經銷商和近百個澳新合作品牌。

Source: Ivy Yao
身為進出口貿易商,面對近一年來澳中越髮緊張的貿易關系,Ivy Yao表示,根據她的觀察,“中國消費者們對澳洲商品的需求還是在的。”預計近一至三年內跨境電商仍會穩定髮展。不過,針對特定產品,例如:紅酒、海尟,她和糰隊保持彈性的應對方針,併積極擴展東南亞等不同的市場。
本文系SB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Source: Ivy Yao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