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澳洲的華人們,對澳洲原住民文化或多或少有些理解,Joshua Yang則因學術研究的契機,親自踏上位於北領地的原住民部落,在北領地一待就近一整年。
要點:
- Joshua Yang到北領地達爾文,研究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幫助原住民保存語言
- Joshua很幸運地被原住民社區接納,感覺自己成了一份子
- 澳華人應保持開放心胸,以同理心去尊重、理解原住民
契機
剛自墨爾本大學畢業、取得電腦科學碩士的Joshua表示,身為澳洲多元社會的一份子,他很渴望和澳洲這個社會、這片土地有更多連結。秉直著對旅行、探索未知和不同文化的嚮往,他一直希望有機會深度了解澳洲的原住民文化。
而且身為澳洲移民,追求原住民正義也是我們的道德責任。
機會來得十分剛好,研究領域專攻自然語言處理的Joshua,有天意外發現,系上之前有位教授Steven Bird,因為對原住民議題的熱忱,辭掉了教學工作,到北領地達爾文創辦Top End Language Lab,進行語言保存的工作。
Joshua向Steven Bird教授寫了封信,表達自己的研究興趣後,於今年初獲邀到該實驗室進行他的碩士研究計畫。

Source: Joshua Yang
研究題材
他的研究主題為在原住民語言保存過程中,如何透過科技扮演協助的角色,Joshua解釋,語言處理的概念就類似智慧型手機中siri的語言辨識功能,能更有效率地記載原住民語言和書寫文化,使文字材料變成語言傳承的教材。
250種原住民語言當中,現在只有13種被傳承下去。如果原住民族群願意、渴望保存自己的語言,澳洲社會應該要盡全力支持。
重新洗刷對距離的概念
將近一年的時間,Joshua不只待在達爾文的實驗室內,足蹟更踏遍許多原住民保留區,深入和部落的居民交流。
這整個體驗很神奇,顛覆我對距離的想像。
Joshua分享,對居住在澳洲東岸城市的人而言,達爾文聽起來已經仿佛是世界的盡頭,但部落的地理位置那才叫遙遠。
舉例而言,要到達Kabulwarnamyo部落,得從達爾文開四小時的車到Jabiru,再搭小飛機前往Warddeken原住民保留區。

Source: Joshua Yang
當地最近的小商店,要開越野車馳騁在紅土中四小時才能到;Woolworths或Coles更得開上個九小時才會到。Joshua補充,許多食物或資源都依靠就地取材,例如:打獵得來。
感覺就好像完全跟外界脫節。

Source: Joshua Yang
被原住民接納的幸運
Joshua表示,許多造訪原住民部落的學者、研究者們經常不得而入,或缺乏契機被當地接納、感到挫折。然而,自己是相當幸運的。
我很幸運在這些旅程當中是被接納的、擁有許多友善的互動。
他稱,進入原住民保留區時,要時刻記得,「這是原住民的領地,不要太張揚。」並讓當地人們理解你出現的理由和善意,經過部落長者們同意,才能進到部落。
曾有當地的小弟弟帶領Joshua前往一處岩壁,觀看先人留下的壁畫,並向他解釋原住民的神話傳說和歷史。回憶起那段經歷,Joshua仍覺得十分感動且神聖。

Source: Joshua Yang
被接納的感覺很不可思議。
在另一個部落,長者們感受到Joshua來自亞洲背景、卻對原住民文化很有興趣的熱情,因此特別喜歡Joshua,並向他介紹了原住民的氏族名字(skin name)體系。
一旦他們接納你,會把你加入skin name,用原住民的名字稱呼你。
Joshua也提及,有次部落長者帶他和另一名研究者來趟公路旅行,向他們介紹原住民的歷史文化,呼朋引伴之下,小貨車塞滿了十幾名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員。
在那個環境裡面,我就好像家族的一份子。

Source: Joshua Yang
澳華人如何理解原住民
和出發前的想像不同,Joshua表示,「原住民和亞洲人、華人,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隔閡,且原住民對亞洲人有很大的接納程度。」
19世紀末期,北領地有相當大比例的華人人口,原住民和華人交流並不陌生。更有部落長者向Joshua說:「不管我們是什麼膚色,底下留的血液都是一樣的顏色。」

Source: Joshua Yang
根據Joshua的觀察,華人與原住民文化其實有很多共通點,例如:重視家庭。
Joshua建議,華人在與原住民社區居民交流時,應持有同理心,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態度、保持開放的心胸,傾聽原住民們的分享。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