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聯合國大會正式將3月21日命名為“世界唐氏綜合徵日”,寓意唐氏患者所具有的獨特性--21號染色體三體。2022年3月21日是第11個世界唐氏綜合徵日。
唐氏綜合徵病症的確定
唐氏綜合症最早叫蒙古症(Mongolism)或者蒙古痴呆症(mongolian idiocy),是最常見的嚴重出生缺陷病之一。
唐氏綜合症1866年由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Down)在學會首次髮表了這一病症,所以唐氏綜合徵在英文中稱作Down Syndrome。
因為唐醫生髮現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較寬,眼睛小而上挑,看起來與蒙古人有類同之處,所以唐醫生噹時將這種病叫做蒙古痴呆症,這個名稱被現今醫學界認為無禮和沒有醫學意義而沒有普遍使用。
1959年,法國遺傳學家傑羅姆·勒瓊(Jerome LeJeune)髮現該病是由人體的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造成的現象。這也是人類首次髮現的染色體缺陷造成的疾病。
1961年,“唐氏綜合徵”一詞被首先使用。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一病症正式定名為“唐氏綜合徵”。

Source: Getty Images
成年的唐氏綜合徵患者能獨立做什麼?
近些年,在大部分髮達國家和許多髮展中國家裡,唐氏綜合徵患者得到了比過去好得多的醫療和護理。他們的健康狀況有顯著提高,平均壽命可達60歲。那麼按照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的調查結果, 以年滿18週歲的唐氏綜合徵患者為例:
- 80%的人能夠,自己穿衣服,用刀叉吃飯,遊泳;
- 20%的人能夠,獨自前往熟悉地址,在熟悉的路線上騎車,在指導下做一頓簡單的飯,識彆危險情況;
- 10%的人能夠,做一頓簡單的飯,購物付款,準時吃飯,獨自乘坐熟悉路線的公共交通
如何預防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徵?
產前診斷是防止唐氏綜合徵患兒出生的有效措施。目前澳洲和中國的唐氏綜合徵的篩查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產前篩查血清標志物HCG、AFP測定有一定臨床意義,因為它能夠減少羊膜穿刺進行產前診斷的盲目性,提示高危孕婦群的存在,使這些孕婦得以作進一步的產前檢查和諮詢,最大限度地防止唐氏綜合徵患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