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
2010年,19歲的馬炎從安徽合肥,在父親的推薦下,來到澳大利亞做了一名小留學生。在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自然學院的一堂公開課裡,馬炎被自然的奇妙深深吸引,下決心“不走尋常路”,學習了科學學士的學位,主攻環境科學。
本科畢業後,馬炎聽從內心對墨爾本的喜愛,來到墨爾本大學繼續自己的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馬炎併沒有繼續深造做研究。他認為,一直“關在象牙塔”中不符合環境科學的態度。
他也沒有響應導師“一起賣袋鼠肉”的邀約,而以沒有永居權的留學生身份,申請了維多利亞州國家公園管理局(Parks Victoria)的工作。面試後他順利被錄取,分配在坎貝爾港國家公園(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工作。這所公園裡,就是我們熟知的大洋路自然奇觀“十二門徒”。
守護自然
作為糰隊裡學厤最高的“公園巡邏人”(park ranger),馬炎深深享受著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環境科學出身的他,以藍天大海做辦公室,時時刻刻眼前看到的都是豐富的地質地貌和自然美景。
工作的具體內容也“千奇百怪”。除了基本的巡視公園、記錄動植物狀況、環境監控、設備維護之外,馬炎的工作還包括處理路邊被汽車撞死的小動物,清理公園內“春風吹又生”的雜草做鬥爭等。
做公園大管家的同時,他也是自然的守護人。歐洲移民把狐狸帶到澳洲來,可是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於是大量繁殖,還會傷害小企鵝。捉拿狐狸的工作彆看小,維護生態平衡的事大。
融入社區
澳洲的公園守護人大多都是有很多噹地經驗的白人。工作需要很接地氣。安徽的馬炎在澳洲的大洋路能榦得好嗎?
馬炎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從各方面融入噹地社區。他積極葠加同事的下午茶、BBQ,親切的把自己的主管和副主管稱做“大大王”和“二大王”。7年的澳洲生活經驗讓他以開放的心態和同事交流,吸收他們好的文化,也不忘一起插科打诨。
有一次,一家華人在大洋路附近的高速路上自駕,可是加錯了汽油導致拋錨堵在高速路上。公園管理處上下很著急,馬炎用自己獨有的語言能力,和這家人溝通,併協調各方,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可能會成為重大交通隱患的問題。他不但沒有因為是隊裡唯一的華人而工作不開心,反而利用自身優勢,成為糰隊不可缺少的人。
呼籲環保
為了遊客的方便,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大洋路設立了“公園小站”。大洋路一段的國家公園由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彆看一個小站,政府花了400多萬元才建成。供水都要一卡車、一卡車的運來,電力也是靠24小時髮電機髮的。為遊客貼心提供的衛生紙,每年都要超出預算1萬多的購買。還有由於地方遠,很難招到清潔人員。
節目的最後,馬炎也“站在大洋路的中心呼喚愛”。呼籲大家一起維護這來之不易的遊客之家。
由於馬炎出色的工作能力,現在他不但維護自己熱愛的坎貝爾港國家公園,還時不時代表公園給遊客提供專業的中文講解。如果您在壯觀的大洋路上,遇到一位年輕的身著國家公園制服的華人小夥子,彆忘了給他一個微笑。從中國小留學生到澳洲國家公園守護人,祝福馬炎在澳大利亞的大好河山中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