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慶新春】華裔藝術家張瀟予為SBS創作農曆新年沙畫

sand artist Xiaoyu Zhang

沙画艺术家张潇予用沙画送上新春祝福。 Source: Xiaoyu Zhang

澳洲華人沙畫藝術家張瀟予用一幅精美的沙畫作品為SBS的讀者送上新春祝福。


踏入壬寅虎年,澳洲沙畫藝術家張瀟予為SBS創作了一幅沙畫作品,向在澳洲的華人送上新春祝福。

從「辭舊」到「迎新」

與農曆新年的含義相呼應,「辭舊」和「迎新」是貫穿張瀟予創作的這副作品的關鍵詞。

張瀟予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說:「在過去的兩年裡,全球被疫情所影響,仿佛大家被籠罩在黑暗裡。但我們依然在努力與困難做鬥爭,重穫新生。」

在張瀟予的指尖,流沙傾瀉、聚合、重組,暗夜裡徘徊的旅人,正在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便是整個作品的開端,也是張瀟宇對世界的祝願。

對作為移民的張瀟予而言,這包含了她對澳洲的直接感悟。

她說:「澳洲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所以我用海上日出來體現這種美好的、充滿力量的感覺。」
孩子是希望也是未來,所以出現了海灘上玩耍的兒童,感覺非常純淨、情況、無憂無慮。同時也寓意著一切苦難也會過去,最終我們每個人都能湧有像孩子一樣快樂的生活狀態。
畫面一轉,一枚種子破土而出,成長枝繁葉茂的春天樹木,為極具澳洲特色的樹熊提供護蔭。

「我選擇了澳大利亞的代表動物,一隻考拉(樹熊)媽媽和考拉寶寶」。她說:「這是一種勇敢的溫暖的感覺⋯⋯充滿力量。」
Xiaoyu Zhang
沙畫藝術家張瀟予認為,沙畫是流動的藝術。 Source: Xiaoyu Zhang
第二篇章的主題是「迎新」,充滿了濃鬱的新春氣息。張瀟予說,這一部分的靈感來自於她關於春節的體會和記憶。

「比如歡天喜地的兒童放爆竹、挑燈籠、貼對聯,吃團圓的年夜飯(團年飯),還有年夜飯必須要吃的餃子。」

「還有除夕守歲,當鐘的指針指向零點的時候,我們就迎來了新的一年;新年到,福就到,晚輩們會收到長輩們的紅包,預示著平平安安度過新的一年。」

在壬寅虎年,老虎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老虎的形象看上去有點兇,所以我設計的時候,是老虎媽媽帶著虎寶寶,讓畫面看上去溫暖幸福;而寶寶本身也代表著新生與希望。隨著農曆新年開啟,我們翻開新的日曆,去迎接更美好的一年。」

「燬滅即是重生」

張瀟予原本是一位美術老師,因興趣和愛好走上沙畫創作的道路。如今在澳洲,沙畫更是成為了她的職業。

11年前,一次在互聯網上與沙畫的邂逅,讓張瀟予與沙畫藝術產生了交集。

「起初的確是因為單純的喜歡,然後不知不覺就變成了職業。」

張瀟予認為,沙畫是一門流動的藝術。沙畫像一副連環畫,畫面切換之間,也充滿了沙畫家的藝術構思。在這個過程中,張瀟予還領悟出了一種人生哲學——「燬滅即是重生」。

沙畫師以手指為畫筆,推拉聚散之間,小小的沙粒被賦予了生命,一勾一抹,瞬息萬變。
沙畫就是這樣一種轉瞬即逝的藝術,當我聽到「燬滅就是重生」這句話時,我覺得形容得特別貼切。
「每次把它抹掉,其實是為了展現下一步更美好的畫面」。她說:「生活也是一樣,無論現在怎麼樣,未來總是美好的。」

經過精心構思和大量賞試,張瀟予決定把這種人生哲學融入了這幅為SBS創作的沙畫作品中。從構思、設計到創作、呈現,這副沙畫作品花費了張瀟予約一個月的時間。
Xiaoyu zhang
張瀟予說,無論是現場沙畫表演,還是成品視頻,都需要大量的準備和練習。 Source: Xiaoyu Zhang
「春節是團圓的象徵,所以在整個作品中,我融入了很多圓形的元素」,她解釋道。

「比如圓形的燈籠變成圓形的時鐘,又變成圓形的福字⋯⋯還有很多畫面之間圓形的畫面轉場——比如手勢是從畫面中心點以圓形慢慢擴大,或以外圍畫圓回到中心點,用這樣一種方法清理沙子。」

通過這種方式,張瀟予希望,能夠把「迎新送故,團圓美滿」的祝福送到全球華人身邊。

尋找澳洲的年味

與許多在澳華人一樣,張瀟予也認為澳洲的「年味」相對淡了一些。

南半球的盛夏春節,也許沒有北國的霏霏瑞雪,沒有辭舊除歲聲聲爆竹,但這並不妨礙她在坎培拉的家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農曆新年味道。

「我們可能不會貼串聯、放鞭炮,但我們會在春節的時候約上親人和朋友,一起到家裡吃個飯,看看春節晚會,努力尋找這種春節的氣息」,她說。
Xiaoyu Zhang
張瀟予說,沙畫所需的沙子有特殊要求。 Source: Xiaoyu Zhang
雖然今年疫情之下,張瀟予家中親友聚會的規模可能會比往年要小一些,但仍會有豐盛美味的年夜飯、熱氣騰騰的餃子、有滿載祝願的新年紅包,還會有跨越山海、向海外親友們送出的一聲「新年好」。

張瀟予說,她也會把這幅沙畫作品展示給遠在國外的親朋好友。讓新春的這份沉甸甸的祝福,搭載著輕靈的沙畫,翻越萬水千山,像屠蘇春風,傳達給千家萬戶。

普通話訪問錄音: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