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疫情,讓我們學會更加珍惜一些東西,比如親友的陪伴、出門吃飯、買東西、跟人見面,甚至到處遊走的自由,也讓我們對生活中常見的不少風景有了新的髮現。特約記者焦璐就要帶我們重新認識墨爾本CBD幾尊最著名的雕塑、銅像。它們的來厤和故事您知道多少?

Bronze statue of Captain Matthew Flinders, at St Paul's cathedral in the c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Source: Supplied
距離墨爾本地標火車站Flinders Station不遠的聖保羅教堂前面立著的是Matthew Flinders船長的銅像。
Flinders船長是英國著名的航海家和地圖繪制者,他在1791年駛至澳洲,成為環澳旅行的第一人,併將其確認為一個大洲。而後,Flinders又行至塔斯馬尼亞,併確認其為一座島嶼。
READ MORE

买牛肉也是技术活:澳洲牛肉选购指南【生活杂志】

Three Businessmen Who Brought Their Own Lunch

Front of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Source: Supplied
Richmond Berry的左右兩邊還有聖喬治屠龍和聖女貞德的兩尊雕像。其中聖喬治是基督教故事裡的屠龍英雄,傳說中他恰巧路過正在奉獻活祭品以平息毒龍怒火的城鎮,投出長鎗打倒毒龍。然後抓住毒龍,以“此鎮所在之國的所有國民成為基督教徒”作為條件而殺掉它。而聖女貞德則是法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這兩位傳奇人物守門,是不是讓州立圖書館除了智慧,更多了幾分勇氣?

Sinking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緊鄰這三尊銅像,在La Trobe St和Swanston St的交界處,還有一尊被暱稱為“沉沒的圖書館(sinking building)”的雕塑。其實它的真名叫做“建築的碎片(Architectural Fragment)”。這個雕塑由荷蘭裔設計師Petrus Spronk在1992年設計,靈感來自於雪萊的《奧茲曼迪斯》(Ozymandias)——一首生動刻畫出人類存在脆弱與短暫的詩。
這座雕塑的基座上刻上了詩中的一句話:“My name is Ozymandias, King of Kings. Look on my work you Mighty, and despair(我是萬王之王奧茲曼斯蒂亞斯,功業蓋物,彊者折服——楊絳譯)”。而在詩中,萬王之王的雕像早以化作塵土,只剩下這句話,還留在殘存的石座上。設計師Petrus Spronk也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來暗喻世事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