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新州和維州高考的成績陸續揭曉,華裔考生一如既往地表現出色。這讓不少孩子還在12年級以下就讀的家長既羨慕,又焦慮。彆人家有牛娃,自家孩子要怎麼才不輸在起跑線上,用努力來超越其他人?曲韻說,不要讓家長追求圓滿和攀比的心理成為孩子的負擔,而且她認為,“補充”比“補習”更重要,因此從完整成長的角度來說,培養孩子的情感聯系性在課外假期尤為重要。
【心理熱線】該不該送孩子去補習班?

Source: Getty Images
很多人想做開明寬容的父母,讓孩子快樂成長,難免擔心孩子在應試中競爭力不夠;可是狠下心做虎爸虎媽,又擔心只會悶頭讀書的孩子沒有活力缺乏快樂。去不去補習班,是無數家長糾結和矛盾的一個話題,也是不少家庭衝突的導火索。什麼樣的孩子該補什麼?怎麼補?尤其在智商之外,如何給所謂的“情商”充電?歡迎收聽澳大利亞注冊第四級(最高級)心理諮詢師曲韻的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