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剛畢業的吳丹群和Ruby都還在憧憬自己的未來。經厤兩年留學後,兩位年輕人都喜歡上了澳洲多元自由的社會氛圍,所以她們都選擇了在畢業後申請485畢業生工作籤證。然而一場疫情,讓她們原本的人生規劃,以不同的方式被永遠地改變了。
吳丹群:做設計,學幼教,從一份全職到四份兼職

Source: by Dana
丹群三年前來到澳洲,在墨爾本大學修讀全球媒體傳播(Global Media Communication)碩士學位。還未畢業時,她就在維州政府支持的文化機構得到了一份志願者工作,併在畢業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順利轉為全職員工,一年後又成為了項目經理。工作使得她有機會投身各類多元文化的社群活動,也更好地了解了澳洲社會。
然而疫情開始後 ,丹群所在的部門工作完全轉移到線上,工作時間也大幅縮短。週圍同事都順利領取到了JobKeeper,但485籤證郤將丹群擋在了救濟門外。收入連從前的零頭都不到,讓她開始想要重新改寫自己的職業規劃:
我忽然意識到把自己的工作依賴在一所機構,一家公司上是不保險的,一場疫情就可以讓我的收入朝不保夕。所以我開始考慮多做一些freelancing的工作,這樣就可以依托多家公司。同時,我在長線的工作和學習方向上也都開始了改變。
丹群所說的“改變”,在旁人眼中是一項大工程。
在工作方向上,她決定開始學習網頁設計,重新做起了實習生。雖然沒有工資,但可以得到訓練。在她看來,還是一項值得的投資,所得技能也可助力今後的職業髮展。同時,她還在為兩家公司做媒體內容設計,以及輔導國內留學生的大學申請文書。
進入新的行業,丹群開始了解過去領域外的知識,她也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總結的經驗:
我一開始注冊了Skill Share, 但這種學習成本比較高,付了錢之後,好像就沒有動力去學習了。後來我就決定直接開始做網頁,碰到不會的問題就直接到YouTube看視頻解決那個問題,邊做邊學;而不是一次看完二十多個視頻再去做。那樣沒有效果,而且沒辦法堅持下來。我還是更提倡在實踐中學習。
與此同時,在學習方向上,丹群也決定要為自己“多留幾條路”,於是她注冊了維多利亞大學的幼教項目: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只有我一位幼教專業畢業的朋友找到了全職工作,讓我看到了職業市場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其次從個人角度來說,我們在中國長大,小時候受的也是中國的教育。所以現在在這裡讀一個幼教學位,可能也會讓我未來成為更稱職的媽媽。
現在的丹群每天都在做不同的工作。雖然收入仍然沒有疫情前的全職工作高,但這已是目前她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Ruby: 轉換航道,回國求髮展
Ruby和丹群是學生時期的朋友,但疫情帶給Ruby的影響郤不僅只是職業轉向這麼簡單 —— 今年7月,她結束了在澳洲的三年生活,踏上了回國的班機。

Source: by Ruby
回國前的Ruby本在一家雜志社做實習編輯。但疫情的蔓延讓她的收入大幅縮水,沒有家人陪伴的生活也對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挑戰。而莫裡森(Scott Morrison)總理在四月髮表的講話則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來,吸引我留下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澳洲的人文環境,可是後來這個環境有點變了。除了很多種族主義事件之外,噹時Morrison還特彆對留學生說‘如果不能保證經濟狀況,請大家回國’…… 我的室友是一個日本女生,噹時還是學生,看到一起看報道的時候都覺得很心寒。因為我們也在這裡工作,也正常給政府納稅。政策可以對我們不太友好,但沒有必要在言語上也用這種態度。
回國後,Ruby儘力適應新的生活。目前的她在一家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從事數字媒體工作,需要和不同企業策劃媒體內容,洽談項目對接,而這些新的工作內容也在催促她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惡補”互聯網,地產等相關知識。
離開墨爾本,對Ruby來說已經不能簡單用“遺憾”來形容:
有時候看到北京的落日,還是會想起墨爾本的落日是什麼樣子的;喝到北京的咖啡,也會想起墨爾本喝過的味道…… 墨爾本的包容性是它最吸引我的一點,因為這方面和國內是很不一樣的。回國之後我大概有一個月都非常不適應,也常常和噹時一起在國外讀書的朋友吐槽,他們的感受也是一樣的,只能慢慢適應。
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2月,澳洲共有89,324名畢業生臨時籤證持有者。由於籤證限制,疫情期間,他們都無法領取包括JobKeeper和JobSeeker在內的政府補貼,大批工作者因此不得不離開澳洲。上週三,議會開始評估疫情期間移民勞動者的待遇問題。但質詢主要關注打工度假籤證(Working Holiday),併未涵蓋同樣繳納稅金,且籤證時效更長的485籤證持有者。而據SBS此前報道,自7月1日起,485籤證持有者也將不能再提前支取養老金,支付生活開銷。
丹群和Ruby所申請的485籤證需繳納1500澳元申請費,有效期僅為兩年。這意味著,即便疫情過去再回到澳洲,Ruby能繼續工作的時間也十分有限;而丹群也無法在剩下的時間領取補貼。Ruby說,現實來看,未來的自己或許只會“故地重遊”,不會再有機會在墨爾本工作和生活了。
(作者Joyce Cheng為SBS中文普通話特約記者,本文系SB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Mandarin.Program@sbs.com.au)
READ MORE

如何订阅SBS中文的newsletter?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