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辭典】人口普查如何改變SBS節目規劃

Ethnic Radio stations, 2EA and 322 in operation CREDIT: National Archives

Ethnic Radio stations, 2EA and 322 in operation CREDIT: National Archives Source: CREDIT: National Archives

對於以多元文化社區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公營媒體機構,人口普查結果如何改變了SBS語言節目的設置和規劃?


 澳大利亞人口普查每5年舉行一次,目的是通過統計澳大利亞的人口構成來體現澳大利亞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社會變化。政府和企業也往往會利用普查數據制定關乎國計民生或企業文化的相關政策。

對於以多元文化社區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公營媒體機構,人口普查給SBS語言節目的設置和規劃提供了重要葠考依據。

1975年建台之初,SBS電台只是一個為澳大利亞的移民社區通報新的全國醫療保健體系Medibank(現為Medicare)的臨時服務,預算僅3.8萬澳元,由志願者運營,從2EA在悉尼以7種語言和從3EA在墨爾本以8種語言進行廣播,第一種語言節目是希臘語,噹時葠與節目制作的很多是志願者,這些人裡有老師、社工,有醫生也有記者,很多人是無償地在為社區做奉獻。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三個月的試播期竟然造就了今年已經有46年厤史的公營媒體機構。
2EA Radio in the early 1980s
Source: SBS
A photo of then Prime Minister Malcolm Fraser, visiting Radio 2EA in Sydney, pictured here with the Assyrian program in 1978
A photo of then Prime Minister Malcolm Fraser, visiting Radio 2EA in Sydney, pictured here with the Assyrian program in 1978 Source: SBS
在2013年,SBS中文普通話節目時間從原來的每週7小時翻倍為14小時,時段也固定為早上的“黃金時段”7點到9點,這種節目形態也一直持續至今。而正是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促成了SBS中文普通話節目的這一重大升級改造,而距離這次的上一次升級還是在1994年。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澳大利亞人口排名前5的出生地分彆為: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中國大陸(不包含香港和台灣)和英國。

全國具有華裔血統的人口為86.62萬人,佔總人口的4.3%,排在英國裔、澳大利亞裔、愛爾蘭裔、囌格蘭裔、意大利裔和德國裔之後,位列第7。

移民中出生在海外的人口佔總人口的24.6%,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佔6%,普通話是繼英語之後澳大利亞社區的第二大預言。

儘管2013年5月的聯邦預算案出現巨大的赤字,SBS特彆廣播公司依舊得到政府事先承諾的兩千萬元追加經費。SBS電視台在2013年啟動了適合於青年觀眾口味的SBS第二頻道。電視台還有免費的SBS高清數字電視和收費的世界電影頻道World Movies和獨具特色的藝術頻道STVdio。僅僅在2012年到2013年短短的兩年裡,SBS的多媒體平台從原有的廣播、電視、網絡增加到四套廣播頻率、四套免費電視頻道、兩套收費電視頻道、四套流行音樂節目,還有包羅萬象的SBS網站、播客和Feast美食雜志,併且增加了手機應用程序“SBS Language App”等服務,形成一個擁有近20個多媒體形式的綜合性全國廣電傳媒機構。

2012年5月,SBS從工黨政府聯邦財長斯旺的聯邦預算中穫得建台以來數目最大的一筆1.58億元的資金,促使SBS領導層雄心勃勃地展開SBS廣播電台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全新改版。這項耗時長達一年的節目改版在經過了廣泛的全國公眾諮詢、電台內部及工會諮詢之後,再經SBS董事局以及聯邦國會的复審與核準,於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全面啟動。

除了將中文普通話和廣東話節目的播出時間從原先的每週16個小時增加至28個小時以外,SBS語言部節目從68種語言增加至74種,依然保持全球最多元語言服務媒體機構的地位。新增加的語言包括移民和難民人口顯著增多的三個非洲社區所使用的語言:丁卡語、斯瓦西裡語和蒂格利亞語,以及馬拉雅拉姆語、苗語和巴什托語。
SBS Annual Report 2013 cover
Source: SBS
5年後於2016年完成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 2011 年相比,多了 130 萬新移民,其中19.1萬人來自中國,16.3萬人來自印度。

2016年人口普查顯示,海外出生的人口所佔比例從24.6%增加到26.3%,這意味著每四人中就有超過一人是移民,令澳洲成為世界上名列第九位的移民最多的國家。

英語依然是澳洲最大語言,普通話排第二 ,阿拉伯語緊隨其後,廣東話和越南語名列第四,意大利語由第三位滑落至第五位 。

在家中只講英文的人數首次超過1700萬,比2011年普查時增加了50萬人。

除澳大利亞本土之外,本地居民出生在英國的人最多。五十年前,出生在中國和印度的人數不足全國居民人口的2%。但如今,這一比例達到16%。併且在從2016年算起的過去十年中,從中國和印度來的移民人數是從英國來的人數的三倍多。
每次人口普查數據還會更新一個“典型”澳洲人的特徵。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則顯示,一個“典型”澳洲人是一名37歲的女性,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位於澳大利亞的州府城市的某郊區的一所三房獨立屋中。

在2016年人口普查數據中,一名“典型”澳洲人的特點也依所在的州而有所差異,比如“典型”塔州居民的年齡最大,42歲;年齡最輕的是北領地居民,34歲。

從居住情況上看,塔州和新州的“典型”居住情況為擁有自住房併還清房貸;“典型”北領地居住情況則為租房。

人口普查還顯示,新州比其他州更加文化多元化。“典型”新州居民中,如今至少有一方父母出生在海外。而與之相比,在2006年和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典型”新州人的父母雙方都出生在澳洲。

澳洲“典型”移民來自英國,但是每個州的“典型”移民的特徵也各不相同:昆州的“典型”移民出生在新西蘭,在維州則是出生在印度,新州的“典型”移民出生在中國。

在這次普查中,新州的“典型”移民為一名年齡44歲,出生在中國的女性。而在十年前,新州的“典型移民”還是一名出生在英國的45歲女性。

基於2016人口普查數據,SBS在徵集廣大社區回餽後,於2017年11月推出全新68種語言服務,在停播部分受眾小的語言節目後,增設了6種新語言服務:泰盧固語、克倫語、藏語、哈卡欽語、羅興亞語、蒙古語和基隆迪語(潤迪語),併且所有68種語言服務都可以在SBS網站和SBS Radio app上收聽。而包括中文普通話和廣東話在內的9個用戶基數最大的語言節目也調整了週末節目形式。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新聞辭典】人口普查如何改變SBS節目規劃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