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和李健的一曲《假如愛有天意》讓更多人知道了當年的“太平輪沉沒事件”。
1949年1月27日深夜,中華民國的中聯企業公司的客船太平輪在上海開往台灣基隆途中與貨輪“建元輪”相撞,兩船相繼沉沒。太平輪上一千四百多位國人遇難,僅五十多人生還。生還者中除被近島漁民救出十幾人外,其餘三十四人均被馳援而來的澳大利亞驅逐艦華爾蒙哥1號艦(HMAS Warramunga)從冰冷刺骨的海浪中救起。
SBS普通話節目組有幸找到了當年被華爾蒙哥1號艦搭救的倖存者之一喬鐘洲先生在澳洲的後人喬尚明先生,分享他們一家三代人,歷時63年輾轉尋找澳洲恩人,湧泉相報的感人故事。
澳洲軍艦營救“東方泰坦尼克號”太平輪海難
喬尚明先生感嘆,“說起來很幸運,太平輪海難死亡的人數比泰坦尼克號還要多得多,1000多人落水只有五十幾個人生還,生還的這些人大多是由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軍艦華爾蒙哥1號(HMAS Warramunga)營救的”。
作為被華爾蒙哥1號艦搭救的倖存者之一的喬鐘洲先生正是喬尚明先生的父親,他從小去日本留學,後定居日本。
喬尚明先生說:“我們是在中國大陸,(和父親)彼此幾十年沒有聯繫,所以我們最初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一直到我的孩子到澳大利亞留學,因為我們兩個老人沒有孩子(在中國大陸),所以,老來從子,我們也就移居到了悉尼。”
“我父親得知我們移居到悉尼趕緊趕來,讓我們幫助他尋找救命恩人,這樣我們才知道了這件事。”
據喬尚明先生回憶父親喬鐘洲的描述,他當時在海上漂流了六個多小時,彼時正值小年夜,溫度特別低,獲救是在距離事發六小時以後,已經奄奄一息。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軍艦華爾蒙哥1號(HMAS Warramunga)收到呼救信號後,艦長哈林頓(Vice Admiral Sir Wilfred Hastings Harrington)下令改變航向前來營救,成功救起三十多人。
喬鐘洲得幸於躺在一個漂浮在水面的大木箱上。根據喬先生模糊的記憶,這個木箱上大概有四五個人得以生還。

Mr. and Mrs. Joe holding a photograph of the captain of the HMS Waalmongo Source: Qiao Shangming
隨後,澳大利亞海軍把奄奄一息的倖存者們營救上船,向他們提供飲食,並提供洗浴和更衣等生活條件和物資,之後還一直把他們送到上海港港口並通知太平輪所屬公司把倖存者接回上海。
三代人尋找華爾蒙哥號救命恩人
從獲救到告知子孫尋找救命恩人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大部分救命恩人已不在人世。喬尚明先生說,這個尋找的過程非常艱難。
他們最初是通過在華文報紙上登報尋人,講述當年的營救過程,並提及喬先生的父親是獲救者之一,希望尋找救命恩人。儘管沒有人答复,但收到了一位華人的來信。來信者說,他的父親也在那次海難中失踪。
因為喬先生為尋找救命恩人已經奔走多年,他把從檔案裡搜索到的當年獲救名單給來信者寄去供參考。
後來,喬先生的女兒想到一個辦法,以她的名義給澳大利亞國防部寫了一封信,講述了該起事件。信中說,自己的父母已經移居到澳洲,想尋找救命恩人,能否給予一些幫助。
令喬先生一家倍感欣慰的是,澳洲國防部很快回信了。信中表示,國防部知道這件事情,但是華爾蒙哥1號(HMAS Warramunga)已經報廢,老艦長也已辭世多年。
不過,國防部回信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即因華爾蒙哥1號服役多年,有一個華爾蒙哥1號俱樂部,當年在艦上服務的軍人都在該俱樂部。

Vice Admiral Sir Wilfred Hastings Harrington. Source: Web of Royal Australian Navy

HMAS Warramunga (I44/D123) in 1946 Source: Allan C. Green 1878 - 1954 -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這條消息讓喬先生和老伴非常高興,他們最終在悉尼的海軍基地裡找到了華爾蒙哥1號俱樂部。該俱樂部的一位秘書長了解當年這起事件,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且領著他們參觀了俱樂部陳列室,其中就陳列著當年的營救記錄。
該俱樂部成員聽說此事也十分感動。他們沒想到的是,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已經無人提起,都快被忘記的這段過去,竟然還有人依然銘記於心,跨越萬里不懈地在尋找當年的救命恩人。隨後,海軍內部報紙上報導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Warramunga ratings in Japan at war's end. Source: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Argus Collection
擁抱救命恩人
很快,當年華爾蒙哥1號海軍水手長和一名海軍發來了回信。喬先生一家終於尋得恩人欣慰不已,在維多利亞女王大廈QVB舉行了第一次謝恩宴。在女兒的陪伴下,喬先生把尋到的恩人齊聚一堂,在擁抱、歡笑與欣慰的淚水中相見,一起共享豐盛的中餐。
喬鐘洲先生曾是台灣駐日本橫濱總領事,退休後定居日本。喬尚明先生把找到救命恩人一事告知父親後,喬鐘洲先生非常激動,並表示他一定要當面來感謝救命之恩。隨後喬鐘洲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專程飛來澳洲當面答謝救命恩人。
喬先生回憶說,獲救者和救命恩人擁抱在一起潸然淚下的場面至今讓他動容。

Mr Qiao Zhongzhou with the family of the captain of the HMS Waalmongo Source: Qiao Shangming
受此感動和鼓舞,不懂英文的喬先生和略懂一點英文的老伴繼續尋找到了更多的當年的施救者。
不久之後,華爾蒙哥二號即將下水。
巧合的是,主持二號艦下水的海軍最高軍階主持人是老艦長哈林頓(Vice Admiral Sir Wilfred Hastings Harrington)的兒子,喬鐘洲受邀以特殊嘉賓出席了下水儀式,就坐前排並獲贈華爾蒙哥1號徽章。
喬鐘洲先生之後在墨爾本設宴答謝華爾蒙哥一號的12位救命恩人和他們的家人。

Mr Qiao Zhongzhou with the the benefactor of the HMS Waalmongo Source: Qiao Shangming
轉眼20年過去了,救命恩人們相繼辭世,但喬尚明先生與救助他父親的華爾蒙哥1號艦的後人們仍然保持聯繫,繼續譜寫並共享著暖人的故事。
如今,喬尚明先生和太太江濤女士合著《怒海沉舟》稱為這段歷史。喬尚明先生表示,該書在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很暢銷,能夠做到 段歷史流傳的更廣讓他深感欣慰,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才是他們最好的報恩方式。
READ MORE

脸书宣布封禁新闻,哪里可以找到SBS中文?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AD MORE

澳洲大部分地区恢复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