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顯示 各澳華老人會對駕馭數字媒體有巨大落差

Chinese elderly

Source: AP Photo

根據一份由傳媒學者所作的調研,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各地澳華老人會對數字媒體和科技使用的熟悉度,有著極大的落差。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澳大利亞華人長者們如何使用數字媒體獲取政府傳播的健康資訊,以及維繫社交情感?


要點:

  • 去年墨爾本封城期間,各華人老人會駕馭數字媒體能力不均等
  • 組織裡的社工或義工,扮演協助老人會轉型網上活動關鍵角色
  • 居住時間和英文水平的差異,澳華老人獲取政府健康資訊有不同渠道

墨爾本大學傳媒本科系主任Wilfred Wang博士,攜手迪肯大學Xinyu Zhao博士,自去年九月起,對多元文化和語言背景的澳華老人會成員,進行網上調研。研究顯示,在墨爾本封城期間,各地老人會對科技和數字媒體到操作,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有的組織所有活動完全停襬;也有組織轉為網上活動後變得更活躍、成員間情感更緊密。

Wilfred Wang博士和研究夥伴,透過網上「走訪」三個墨爾本當地華人老人協會,訪談19人,其中14位是介於60至70歲的澳華長輩。他們發現,其中一個組織,因為封城期間不允許聚會活動,成員們在那段期間基本上完全不聯繫。

然而,另外兩個組織則善用數字媒體和新科技,而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光景,建立起了非常完善和活躍的網絡社區活動。
(很多老人家)以前只是一個星期見一次,現在是每天都有不同的(網上)活動。所以這兩種對比完全是非常鮮明的。
Wilfred Wang博士表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組織當中是否有「很好把大家組織起來、又懂得運用新媒體」的組織者,通常這個角色會由老人會的社工或義工擔任。
他也補充,這些組織者除了匯集新的想法,若能耐心地教導長者們如何使用新科技,在協助老人會成員們運用數字媒體(例如:網絡會議)聯繫情感時,將發揮很大的加分作用。
Elderly Chinese
Source: Courtesy to CCSSC
因此,他認為,老人協會需注入更多資源在人力培訓上,社工或志願者不僅要會操作手機、電腦等新科技,還需懂得如何善用數字媒體,建立起組織的網絡活動和情感連結。
很多老人家是第一次會想說這是什麽?但現在已經用得很好啦!其實就是某些社工,或者是義工他們打電話給那些老人家一步一步地教,慢慢地老人們就熟能生巧。
另一方面,Wilfred Wang博士也指出,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澳洲政府傳播的健康相關資訊,仍以英文材料為主、且仰賴傳統媒體渠道發布。他認為,即便政府委交SBS翻譯材料成多種語言,服務多元文化和語言背景的社區,仍缺乏專門針對老人(無論是華人或英語母語人士)的健康資訊平台。

Wilfred Wang博士分析,澳洲華人長者們獲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和自身生活習慣及英語水平有關:(一)住在澳洲較長時間、英語水平較好者,通常會仰賴主流媒體的英文報導,甚至會自行上衛生部官網查詢英文信息;(二)居住在澳洲十年內者,通常較未能掌握英語能力,仍仰賴中文媒體提供的信息,例如:自行查找微信公眾號上的新聞文章,或是透過親友轉發給他們的新聞鏈結。

(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澳大利亞人必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並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