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在澳大利亞的中文學習途逕,常見的有:日間學校的語言課、假日送孩子去的中文學校、私人家教一對一教學、氣氛活潑的語言交換活動等。
要點:
- 中文之友會每週制定不同主題,讓成人學習者用中文深度討論
- 教師與中文學習者們教學相長
- 透過新鮮的主題和吸收新知,學習中文不再是乏味的語法練習
今年起,墨爾本一群學校教師成立「中文之友會」,每週透過Zoom視訊會議,為中、高階的成人中文學習者提供免費教學和交流的機會。
他們致力於打破傳統重視語法、測驗的學習方式,透過每週一主題深度探討、每月一次專業人士演講的形式,幫助底子不錯的中文學習者們使用中文表達觀點,熟悉中文使用,在輕鬆、有趣的聚會中,吸收新知又能獲得專業教師從旁的協助。
成立至今,與會者的背景相當多元,來自:俄羅斯、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中文學習者,且不只座標在澳洲境內,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中文愛好者,克服時差準時參加。
籌辦者之一、墨爾本一所中學教師Pei Tseng表示,發起中文之友會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對帶過的畢業學生們,有著濃厚的感情,加上發現他們考完高考後,就沒有繼續使用中文,「非常地可惜。」

Online Mandarin Conversation Club Source: Stanley Wang
我和我的朋友Stanley Wang都是維州的高中老師,我們一開始很單純想,希望讓這些高中畢業生們在學校學了六、七年的中文後,還有機會繼續使用中文。
於是,Pei和Stanley從畢業的學生開始,建立起中文之友會的雛形,然而,不久後他們發現這群年輕的高中畢業生經常缺席,便轉念於網路上各大社團張貼廣告,廣邀對中文有熱忱的中、高階成年學習者們加入中文之友會,並且配有四到五位中文老師。
中文之友會每週聚會的形式會制定一個主題,且分散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習者們根據自己的程度,選擇加入不同的分組討論,用中文表達想法,而老師們則會透過聊天功能,即時提點、輔導學習者。
對於高階的學習者來說,有時候其實重要的不是句型、或者是考試目標,他需要的是用語言跟大家分享東西,過程中,會感覺到真的在使用語言、學到如何表達。
其中,草創時期便加入中文之友會的學員Mandy Scott,現居坎培拉,來自英國的她,是名退休的大學教授,專長在於語言政策和雙語教育,曾居住過北京和台灣,現在社區中擔任威爾斯語教師。
她說,學習中文的動機就是希望能和中文人士溝通。

Mandy Scott (Mandarin Learner) Source: Mandy Scott
許多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的英語母語人士,覺得會英語就好了,但我覺得如果能學會中文、了解中文就更好了。
Mandy表示,自己從未接受過正式的中文教育,口語能力比讀、寫高出許多,因此一般的中文課程規劃並不適合。透過每週與其他學習者們雲端相會,深度討論不同的主題,她認為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交流,「很有意思。」
提到印象最深刻的主題,Mandy與Pei不約而同提到「自然災害」,在那次討論中,他們都學到新知識,以及了解不同背景的人,對於全球暖化的觀點。
Pei表示,透過中文之友會,她除了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也增加自己身為教學者的信心。
我們在學校常常要跟學生拉扯,想辦法讓中文課很有趣,但如果只是有趣,你其實會忽略很多語言學習的重要元素。但這個團體讓我們看到說,真的有人很神奇地每週都會出現,就好像看到我們的學生,突然十年、20年後再出現在你面前時,已經可以用中文跟你對話了。
(點擊首圖收聽採訪podcast)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繫: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